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29日 19.3°C-22.1°C
澳元 : 人民币=4.71
纽卡素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马云18年前“吹的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2017-09-15 来源: 每日人物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马云18年前“吹的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 1

创业公司的初创故事几乎都大同小异。白手起家,少数因情怀而聚集在一起的人,不分昼夜、不计回报地共同打拼。阿里巴巴的故事类似,但特别之处在于,它在最开始、最穷的时候就够疯狂。

文|金其琪

采访|金其琪 蒋平 裘雪琼

编辑|张慧

今天提到“阿里巴巴”,你会先想到“芝麻开门”还是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说,当年之所以给公司起这个名字,是因为不论美国旧金山小餐馆的服务员,还是他的外婆、孩子,都知道“阿里巴巴”就是那个“芝麻开门”的故事。而最先跟着马云创业的18人之一蒋芳笑说,其实当年大家都觉得这名字“够诡异的”。

这四个字虽然家喻户晓,但仅仅18年前,商界还对这家名字充满魔幻色彩的公司十分陌生。今日阿里之壮大,很容易让人忘记它有多年轻。它诞生在1999年“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的浙江杭州,但远不是那个举办过G20峰会、催生出无数创业公司,在中国互联网领域与深圳、北京三足鼎立的杭州。

8月17日,阿里巴巴集团刚刚公布了2018财年第一季度(2017.4.1-2017.6.30)财报。数据显示,有5.29亿活跃用户在使用阿里的服务,阿里旗下的淘宝、天猫、支付宝;闲鱼、飞猪和菜鸟,存活在中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手机里。拥有超百万付费用户的阿里云上,部署着中国超过37%的网站。250亿美元融资的全球最大IPO纪录,自2014年由阿里在美国纽交所创下,至今无人能打破。

这一切足以令全世界记住阿里的名字。但12年前还不是这样。那年,现任阿里巴巴副总裁的美籍华人黄明威走进纽约第六大道1221号,对他的老板麦格劳三世说,自己打算辞职去中国的阿里巴巴任职。从小在硅谷长大的黄明威MBA毕业那年,麦格劳希尔集团在全美只招4名精英,他是其中之一。

马云18年前“吹的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 2

阿里巴巴副总裁、“全球领导力学院”(Alibaba Global Leadership  Academy,简称AGLA) 负责人黄明威

他还记得,在那间拥有百年历史的麦格劳希尔集团48楼顶层办公室里,麦格劳三世坐在昏暗的灯光中,大惑不解地问:“你刚才说阿里什么?”“你的意思是,你想离开这个有百年历史的出名公司,为了去一个阿里什么的公司?”

黄明威答:“阿里巴巴。”

那是2005年,淘宝刚刚诞生两年,而麦格劳希尔集团拥有标准普尔、《商业周刊》、J.D. Power and Associates和一个庞大的教育出版集团。9年之后的达沃斯论坛上,麦格劳三世主动提出要与马云会面,黄明威也在。“我觉得很有意思。这世界变化很快。”黄明威告诉《博客天下》。

从无到有,阿里的变化很快,中国互联网行业也变化很快。18年,放在一个人身上,正是成年的年纪。而马云一早就说,阿里要做“百年老店”。这颗在互联网时代的春天到来前就深埋地下的种子,已经显示出挺拔的茂盛形态,证明了自己并非纤细畏寒、装点风景的泡桐,而是正在开枝散叶、引凤筑巢的梧桐树。它吸引着大江南北、四海内外的优秀人才前来栖息。从18个人的小公寓,到6万多名员工忙碌在杭州、北京的阿里园区和众多海外办公室,阿里怎样起步、停顿、前进、转身、磕绊、飞跃,有一群人始终记得——一切仍要从杭州说起。

湖畔花园,埋下种子

创业公司的初创故事几乎都大同小异。白手起家,少数因情怀而聚集在一起的人,不分昼夜、不计回报地共同打拼。阿里巴巴的故事类似,但特别之处在于,它在最开始、最穷的时候就够疯狂。

“我们所有的竞争对手不在中国,而在美国的硅谷。”这句放在今天也很豪迈的话,是马云在杭州文一西路偏远的湖畔花园四居室对17个一起做创业梦的人说的。那是1999年2月20日,大年初五,挤坐在客厅里的17个人,听着马云打的鸡血,眼神透着同样的迷茫。

湖畔花园南区风荷院16幢1单元202室,四室两厅,面积150多平方米,是马云给自己买的房子,本打算做自住的新家。

马云18年前“吹的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 3

1998年,马云和阿里巴巴部分创始人在长城上留影

1999年9月,被称为“18罗汉”的18位阿里巴巴创始人,正式在湖畔花园成立阿里巴巴集团,推出第一个网站——英文全球批发贸易市场阿里巴巴。川妹子蒋芳本来跟随马云在北京创业,1998年的平安夜,她和马云的妻子、同为“18罗汉”的张瑛一起来到湖畔花园。她们从北京站坐夕发朝至的火车到杭州。

“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不打的,因为很远,有点贵。所以就拎着大箱子上了公交车,还得转个车,11路转10路。”蒋芳告诉《博客天下》,她至今记得从杭州火车站到湖畔花园的路有多曲折。

比她们更早到的是第一个到位的工程师周悦虹。当时电脑贵,工程师身负重任——去电脑市场攒机器,因为便宜。在周悦虹的努力下,这个没有装修和家具的空屋子,首先有了电脑。

张瑛和蒋芳则去便宜货市场买电脑桌。三轮车送货的人嫌地方远,要收6块钱送货费,她们愣是不肯。“最后扯了半小时,免费给我们送了,可高兴了。”接着是去门口买扫把、窗帘、最便宜的地毯,去弄电信上网。

尽管在基础设备上是各种低配,但是在人员配置上,他们则尽可能地高配。到了1999年底,“18罗汉”全部到位,包括拥有加拿大国籍、台湾出生的蔡崇信。蔡崇信被称为阿里巴巴的幕后军师,一手搭建了阿里的财务系统,是最早的CFO。彼时他已经是瑞典Investor AB投资公司副总裁,常驻香港,在商界颇有名声。湖畔花园的团队知道他要加入阿里,都吓了一跳。“我到现在也搞不懂,蔡那时候看上我们啥了?”蒋芳说。

那段时间投资人陆陆续续地来,转了一圈又走,这个杰克,那个詹姆斯或托尼,看起来都很高大上,大家不懂,“他们关我们什么事呢?”但蔡崇信来了,就不走了。他是最早最具慧眼的凤凰,在这棵梧桐刚刚萌芽等待破土而出时,就来筑巢,陪它成长。

“当时我就觉得,他怎么能跟我们混在一起,太冲动了。”蒋芳回忆,有几个人都劝他别来:“觉得别害了人家呀。我们没什么太大损失,马云也不跟我们借钱。别最后让人家钱、精力都搭进来了。”但蔡崇信非常坚持。蒋芳等就想,“那就让他来试试吧,最后他自己会走的。”

马云18年前“吹的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 4

2009年,阿里巴巴创立10周年晚会上的马云和蒋芳(右2)

蔡崇信留了下来。杭州的夏天酷热难挨,偏偏那时还常停电。各个小区轮流停电,轮到湖畔花园,大家就没法工作了。蔡崇信就利用停电的时间,扒在黑板上讲股权,讲各种财务知识。“他不像我们穿T恤什么的很随便,他都是穿衬衫,那次停电他讲着讲着,衬衫背后就湿了一大片,怪可怜的。”蒋芳回忆。

多年以后,大家再聊起这件事,都佩服蔡崇信当年的眼光,蔡崇信对此也非常得意。

那时候的18个人,心里有谱的也不知有几个。马云就每天给大家开会,讲互联网的未来,讲大家要成就一个怎样了不起的事业。那时候,马云整天出差,“回来就跟我们吹牛,说有几间公司都想投我们,但他都给拒了”。虽然将信将疑,但蒋芳觉得马云一直保持自信,对整个团队来说非常重要。

后来大家才知道,那个阶段的阿里巴巴,根本不是拒绝资方,而是一连被37家硅谷的资方拒绝。马云瞒得住在杭州的团队,却瞒不住硅谷的黄明威。

黄明威,工号52,是阿里巴巴第一位美籍员工。他祖籍广东,祖父辈移民美国,父亲是眼科医生,在斯坦福大学培训中国第一批留美的医学博士,常招待这些学生来家里住,给他留下了关于中国的第一印象。黄明威在硅谷最繁华的地带长大,大学毕业后,本想从政,做了一年旧金山市的市长助理后,遇到了马云和蔡崇信。

“我本来想做旧金山第一个华人市长。”黄明威说。虽然华人在旧金山占30%的人口,但当时还没出过华人市长。美国华人市长的吸引力,输给了彼时还在中国一个二线城市公寓中蓄势的阿里巴巴。通过朋友介绍,黄明威在硅谷和马云、蔡崇信吃了顿饭,然后就确信这个被拒绝37次的初创公司可以翻身。

硅谷让他看到互联网的力量,中国经济飞快的发展速度则让他看到了希望。“那时我就想,我可以把硅谷带到中国。”精明的黄明威决定做得并不轻率,除了被马云的精神打动,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蔡崇信。“我知道这个人非常聪明。他不会加入一个没有前途的公司。”

那时,蔡崇信刚巧为阿里巴巴拉到第一笔大额投资,来自著名投行高盛集团。黄明威通过一位高中同学知道了这个消息,后者刚巧负责高盛旗下一个基金项目。

“我准备搬去香港。”他告诉同学。

“要加入什么公司?”同学问。

“阿里巴巴。”

“那很巧,我们正准备投资阿里巴巴。”

1999年10月,高盛投资阿里巴巴500万美元。2000年1月,软银以2000万美元买下阿里巴巴36.7%的股份。

这是两剂强心针,不仅打中黄明威,也打进了杭州湖畔花园。拿到投资的消息很快传回湖畔花园。这一次,终于是真的了。

而硅谷人黄明威也来到了杭州。他惊讶地发现,这群人晚上11点还在那间小公寓里工作,门口堆满鞋子。“那是冬天,我从旧金山先到香港,第二天就去杭州。萧山机场那时候只有一层楼,一栋,很小很破。我到的时候是晚上10点半,只有我们几个是国际旅客,基本上所有的灯都关掉了,而且还下大雨。”

他终于找到湖畔花园,敲门,没有人来接,他只好自己进去。到了202门口,一个人出来了。“你是谁?你干吗?”那人问。他说:“我是Brian Wong,我是来这边工作的。”

从旧金山中心区搬到杭州的偏僻地带,25岁的黄明威负责当时阿里巴巴英文版网站的产品设计。那时大家常去湖畔花园的食堂吃饭,虽然米饭中经常有沙子,但生活上的不适应很快因为共同创业的朋友情谊而消减。大家一起加班,有时候回家很晚,黄明威就在路边找那种卖面的小车,通常配把小椅子,“我就让他给我烧一个面,我觉得很好吃”。

他成了阿里第二只从海外飞来的“凤凰”,也预示这棵获得滋养的梧桐树,正吸引大批才俊的目光。

当时在湖畔花园,大部分人的月工资是500元人民币,持续了一年左右,等来了高盛的投资。2000年4月26日,阿里巴巴从湖畔花园的民居搬到华星创业大厦,终于拥有了一间公司在外貌上的雏形,员工则渐渐从18个人增长到一百、两百、三百。“湖畔花园坐不下了,后来创业大厦一层也坐不下了,就坐到了三层。”蒋芳实打实地感到公司在快速发展,员工工资也从500元涨到了两三千。

阿里巴巴搬家这天,正是阿里现任CPO童文红去面试的日子。天下着雨,她刚休完一年产假,觉得在家待着太没意思,骑自行车去面试行政助理。第一次没被录取,第二次又去,终于录取了。

马云18年前“吹的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 5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力官(CPO)童文红

她此前工作的外贸公司朝九晚五,“有时候四点半就下班了,特别轻松”,跟阿里的创业公司气氛完全不同。创业期的阿里员工往往身兼数职,童文红就兼做前台和行政。

蒋芳则回忆,那时候阿里做B2B,和中小企业互相依赖,客服、编辑、运营、销售,都要去做。“有些中小企业没有人能说英文,但就是想做外贸,那我们的销售人员还帮忙做翻译和联络,外企来了人还去机场接”,是用心和热情在帮助中小企业发展业务。

一开始就瞄准B2B批发贸易的阿里,在两年的发展中规模逐渐扩大,到2000年6月,阿里巴巴被《福布斯》评选为全球200家最佳的B2B站点之一。但很快,互联网泡沫达到顶点后破灭,也对刚刚起飞的阿里带来重创。

挺过泡沫,开枝散叶

2000年9月,马云宣布阿里巴巴进入紧急状态。10月,他宣布裁员,铺向全球的业务回撤到杭州,主攻中国供应商。

“工资又从两三千降了百分之三四十。”蒋芳说,“我们刚刚搬到创业大厦,互联网泡沫就破灭,好多人来了一下就跳槽走了,当时觉得这个行业特别倒霉。”

派驻阿里巴巴香港办公室的黄明威,被要求回到杭州,工资砍掉一半。香港办公室租金很贵,再加上来回出差的费用,“那时候大部分的香港员工就被开掉了”。他也在那时选择离开,回到美国,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读MBA。

公司紧急调整策略,加上马云与蔡崇信的努力,阿里最终挺过了这一轮互联网泡沫危机。2001年12月,阿里巴巴的注册用户超过100万。2002年底,创业3年的阿里巴巴成功实现盈利。在马云看来,阿里收支平衡的意义超越金钱,“我们将让中国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重塑信心。”

3年前那句“我们的对手在硅谷”言犹在耳,没想到这么快就成真,挺过来的阿里巴巴瞄准了刚刚进入中国的eBay,不再满足于与中小企合作的B2B模式,进军中国电子商务的更大蓝海:C2C。

个人消费者对阿里巴巴的成功有多重要?看数字就知道。截至2017年6月30日,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拥有的年度活跃买家达到4.66亿,人均年度收入贡献为273元。再看看令你抢到手软的全民购物狂欢“双11”,从2009年的第一届交易额5000万元,发展到2016年交易额1207亿元,年年破纪录。“这样的发货量居然没有爆仓,美国人看得眼珠子都掉下来了。”童文红说。

电商,包括针对个人消费者的C2C模式和开放品牌入驻的B2C模式,无疑是阿里最赚钱的业务。尤其是前者的诞生,无疑是阿里巴巴公司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万能的淘宝”在2003年横空出世,诞生地回到了当年起步的小公寓,湖畔花园。

淘宝网的建设过程非常隐秘,2003年4月起,马云就和10名员工回到湖畔花园,悄悄筹备淘宝网。所有参与筹建的员工都签署保密协议。5月10日,淘宝网正式上线,短短两个月内吸引了大量的商品涌入。也是在这一年,美国电商巨头eBay进军中国,一年8.4亿元的交易额是淘宝的10倍。淘宝的办法是,在8月,宣布免费3年,这相当于不用交店租就能零成本开店,让一直推行收费模式、拍卖模式的eBay顿时处于下风。

一时间,“开个淘宝店”成为互联网新风尚,无数兼职、全职开店的创业致富故事涌现出来。只用了两年时间,到2005年,淘宝就占掉了中国网上购物的七成市场份额,直接把eBay逼得退出了中国。

在广泛流传的马云金句中,有一句直接催生了一部纪录片。阿里巴巴前副总裁Porter Erisman在转行后拍摄的《扬子江大鳄》,灵感来自阿里巴巴与eBay的大战:“阿里巴巴是扬子江里的鳄鱼,而eBay是海里的鲨鱼。在海洋里,鲨鱼会赢,但在河里,赢的就是鳄鱼。”激励小店主、吸引海量用户免费使用淘宝,成为阿里这条鳄鱼在中国市场这条“河流”里的撒手锏。

发展迅速的淘宝网很快从“秘密基地”湖畔花园移到了华星创业大厦。这时,MBA毕业的黄明威回来拜访当年的创业公司。那时他已经在为麦格劳希尔集团工作,办公室就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厦对面——拥有百年历史的麦格劳希尔大厦。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说马云、蔡崇信和一个朋友都在纽约,正为一个叫“淘宝”的网站寻求融资。

离开阿里后,黄明威曾邀请马云到MBA课堂上做分享,马云应邀到场,对一班同学直言不讳地说:“我不支持Brian读MBA,因为真正的商业在学院里是学不到的。”时过境迁,这一顿饭并没能像初次见面那样,说服黄明威重回阿里。但2004年当他出差经过杭州,走进创业大厦时,眼前的景象说服了他。

“一个自动门在我面前打开,前台有一个屏幕一直滚动销售数据。我说,哇,公司很发达啊!已经到这个阶段了。”现场还有阿里巴巴首席运营官李琪。黄明威说:“我就问李琪,公司现在有多少人,他说有1300个人。哇,这么多!我离开公司的时候只有200个人。”

在中国18年了,他的中文还带着挥不去的英文腔调,这时却忍不住冒出一句:“我觉得非常牛X啊!”2005年,他回到阿里。

良禽择木而息,挺过危机的阿里再次展现出勃勃生机,这棵充满生命力的梧桐树,当仁不让地成为各方凤凰的栖息地并且相得益彰,渐渐互相成就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

到2004年12月,与阿里巴巴关联的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也就是后来的蚂蚁金服,推出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支付宝,给电子商务,乃至中国各大城市的线下消费,带来了一场全新的全民变革。因为买东西太方便,网上开始有人戏称高级别的淘宝买家为“剁手党”。

“剁手党”的数量有多少?10年前,淘宝网每日的浏览量就已经达到了9000万。这还是“双11”的概念出现之前。

登顶望远,成为新“物种”

“这么多年的“双11”,是我参与过最漂亮的战役。”阿里巴巴员工魄天说话时难掩兴奋。2009年起,他连续见证8年“双11”,参与了7年“双11”的策划。2009年,时任淘宝商城(天猫前身)总经理、现在的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一手创造了“双11”。魄天的女朋友当时就在“双11”项目组,作为家属,他经常参加女友团队的活动,也共同见证了那一天。

女友2007年加入阿里,比他早一年。两人结婚后,他加入B2B团队,直到2011年内部转岗,入职淘宝商城,也就是后来的天猫。

马云18年前“吹的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 6

阿里鱼总经理应宏(花名“魄天”)

入职第一天,刚巧HR不在,他就给领导打电话问要做什么,领导说:“你赶紧出‘双11’的市场活动方案。”

“真的是第一天,就接这么大的任务。”至今回想起来还有点惊心动魄的入职第一周,魄天“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策划细节最后完成于龙井山一家农家乐里。那时他的团队只有他和一位同事。他只好拉了个外援。

“两三个人,当天就在龙井山上定了,我们要把“双11”从光棍节大促销改成网络狂欢节。”魄天说,所有的营销事件,到最后最厉害的就是变成一个约定俗成的节日。“就像春节一样,像圣诞节一样。而在这一步之前,我们先做成一个行业的盛世,至少当年要变成我们网购行业的盛事,而不只是我们一家。就像逍遥子(张勇)说的,我们就是要狂想,要敢于想象我们的‘双11’玩什么。”

这个策划案的PPT页头是:“双11”狂想。2011年11月11日,因为有6个1,被网友戏称为“世纪大光棍”。淘宝商城交易额达到33.6亿元,淘宝商城和淘宝网总支付宝交易额超过了52亿元。

那次之后,魄天连续承担了多年的“双11”市场策划工作,直到今天。他最初加入阿里巴巴,“99.9%是冲着马总来的”,因此特别记得和马云的第一次交流。那是2012年,他第二次负责“双11”市场策划,在时任集团首席市场官王帅的办公室拿着电脑汇报。马云刚好在场。“他从头到尾听完都说很好,就改了一个字。”马云把“网购狂欢节”改成了“购物狂欢节”。魄天至今“服得一塌糊涂”,“太神来之笔了”。“双11”不只要做网购的狂欢,还要线上线下融合,这是马云的目标。

最近三年,配合阿里巴巴的移动端All in战略,“双11”更多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发生。马云在2014年2月就在内部电邮中告诉全体员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电商一定是最重要的领域。果不其然,2016年“双11”,有85%的购买是在手机上进行的。

马云18年前“吹的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 7

2016年11月11日24时,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落幕,全天交易额达到1207亿元

电商登顶,推动整个阿里巴巴集团营收的不断增加。2017年4~6月,阿里巴巴核心电商的收入为人民币430.27亿元(63.47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58%。巨大的营收数字已经把其他人甩在其后,巨大的B2C平台,正在一步步兑现马云当年的壮志:“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从创业公司走到今天,这句话被印刻下来,放大数倍,竖在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的访客大楼中。在这座大楼中随意坐下,就能听到周围不断有人打着生意电话,“我这几天在淘宝大楼里谈合作”,“你搞定‘双11’的进货我们再联络”……

天下,不只是中国市场。阿里要全球化,马云从第一天就在说,只是那时没几个人当真。后来,人人都看到了阿里的雄心和动作。

有个故事马云讲过很多次,他在旧金山一位朋友的电脑上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时搜索的第一个词是英文“啤酒”,结果他看到有德国的啤酒、美国的啤酒、日本的啤酒,但却没有中国的啤酒。于是他又键入了“中国”的英文。“毫无数据,什么都没有。”马云说。

这是他最初想在互联网领域做点什么的初衷。做点关于中国的内容,给全世界看。在杭州偏僻的湖畔花园时,阿里巴巴做的第一项事业就是搭一个英文的全球贸易网站。这也是蔡崇信和黄明威最初在阿里身上看到的价值。20世纪末的中国,在国际上仍是一个出口国的形象,而不是庞大的消费市场。

尽管后来的发展证明,中国内部庞大的消费市场已经足以令阿里巴巴达到在美国上市的巨大体量,但全球化是阿里不可能放弃的事。

阿里曾于2007年在香港上市,2012年因为合伙人制度与香港联交所的制度产生摩擦,选择退市。两年后,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BABA”,首日股价大涨38.07%,市值一举达到2413亿美元,造就史上最大规模的IPO。

这场IPO的敲钟人也一度成为媒体热话。马云本人并没有去敲钟,而是由阿里巴巴选择了8位“素人”。这其中包括两位淘宝店主,一个快递小哥,还有淘宝模特、云客服、用户代表、电商服务商和一位在阿里售卖农产品的美国农场主。蒋芳回忆,这是首席市场官王帅的建议,说找我们的生态伙伴去上市。“群组里大家都马上说这个好,比我们去要酷多了。”

这两年间,阿里巴巴的合作伙伴几乎遍布全球,囊括人们熟知的几乎所有知名品牌商,如快消巨头联合利华、美国零售巨头梅西百货、德国最大零售商麦德龙等,又在法国巴黎、德国慕尼黑等7个欧洲城市设办公室,在美国增设3个办公室,还在东南亚、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设立办事处。

办公室设起来了,人却不够用。到2012年为止,阿里巴巴在杭州只有28名外籍员工。5年来,人数已增长到200多,但还不够。要在海外办公室做业务,阿里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在当地招聘,二是从杭州外派人员。“可是外聘的人员不一定了解阿里的业务和公司文化,而从杭州外派的人员又不一定熟悉目的地的市场环境。”黄明威说。

这棵根深叶茂又进入快速生长期的梧桐树,必须自己破局。于是,阿里有了AGLA(Alibaba Global Leadership Academy),即阿里巴巴全球领导力学院,黄明威是负责人。2016年5月起,阿里与领英合作,在全球招募学员,到杭州总部进行为期12个月的轮岗训练。第一批32个学员来自4大洲、14个国家,既有海外华侨,也有不同肤色、国籍,完全不谙中文的学员,最远的一个来自非洲赞比亚。

AGLA的学员有来自资深管理层的直接导师,每月有一线探访,包括重走丝绸之路,与农村淘宝的小二直接交流,帮助学员了解中国市场等。黄明威感觉,AGLA的课程设计其实有点像他自己在麦格劳希尔集团参加的项目,CEO每个季度会和学员见面吃早餐,交流全世界的市场情况和公司的业务,问问学员的看法。

“所以,马云想要的,是很多个迷你黄明威?”

“哈哈,应该是很多个更优秀的‘黄明威’。”他笑着说。

有海外经历,了解中国市场和阿里的企业文化,对工作有使命感。这是黄明威心中阿里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他把常挂在嘴边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司之一,而你身处这三者之中。”

第一届AGLA学员入职一年,已经有学员发挥了不可思议的作用。来自赞比亚的伊恩比·恩坎萨,已经代表阿里巴巴去过以色列,和以色列邮政谈合作。他轮岗的部门是阿里巴巴2010年成立的速卖通,是帮助中国企业接通外国消费者的部门,也是阿里巴巴外籍员工最多的部门。伊恩比的表现在黄明威看来“非常厉害,非常有能力”,“反正你把他派到任何地方,他都可以搞定。”

这届学员临近届满,很多部门主动找到黄明威,希望留下AGLA的学员。第二届学员的招募也已结束,挑选了来自9个国家的20多名学员,2018年2月会走访茶马古道,让学员体会古代做国际贸易的不易。

当年马云说阿里是鳄鱼,而海是鲨鱼的天下。全球化,不就是阿里这条扬子江的鳄鱼要下到海里吗?为什么这一次要下海呢?

“因为现在这个海有一些变化了。”黄明威说,“我们现在需要一个新的物种,是在河海交流的地方生存的物种,不一定是鲨鱼,也不一定是鳄鱼。”这个比喻所对应的,是中国市场、技术作用下的全球互联网新经济。

“以前大家认为中国总是模仿西方的公司,但现在中国走在前面,引领新经济的概念。你必须了解中国的情况,用过支付宝,用过天猫,用过其他阿里的产品,你才会知道未来会怎样。”

创见未来,也容留过去

未来到底会怎样?

拥有越来越多产品和项目的阿里巴巴想在阿里云这里找到答案。他们想告诉外界,电商赚钱,但阿里不等于电商。

阿里这棵梧桐树能撑起更大的绿荫,也招徕了高科技领域的“凤凰”栖身阿里云。他们都是真正的行业精英。

这里的领航人是被称为“博士”的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成员有被称为道哥、刺、小黑的“云盾”负责人吴翰清,还有和王坚同样出身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城市大脑”机器视觉负责人华先胜。

马云18年前“吹的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 8

阿里云首席安全科学家吴翰清

2009年,阿里巴巴成立阿里云计算。20岁就加入阿里的吴翰清曾写道,“博士”王坚的加入,被看作是阿里摆脱“没技术”土豪形象的救星。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就像现任CPO、菜鸟网络董事长童文红说的,外界总觉得阿里做的东西“有点儿糙”。

从阿里云成立的第一天起,“白帽子”吴翰清就在这里。“白帽子”指“好的黑客”。2005年加入阿里巴巴的吴翰清就是名资深白帽子。他读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时到阿里巴巴参加实习面试,主管让他证明一下自己的安全水平,他远程关闭了阿里内网的一台路由器,直接让阿里巴巴内部断网了。

实习6个月后,他正式加入阿里,一直负责网络安全。王坚来了阿里云后,吴翰清参与设计了整个“飞天”系统的安全。

吴翰清亲身经历过网络安全部门在阿里的发展过程。他是部门的第二名员工,入职快两年后,第三名员工才入职,是被他亲自“忽悠”来的“白帽子”。吴翰清见证过王坚无人可用的尴尬:“他进来之后一个人都没有,就到处找人。当时马总跟他说,全公司的工程师都是他的,他信以为真,然后到处去挖人,最后就被各部门投诉了。”

吴翰清在阿里巴巴最佩服两个人,一是马云,二是王坚。然而阿里云的头几年很不好过,公司内外都对阿里云充满质疑,觉得阿里云用了很多资源,却做不出东西。吴翰清的同事曾写道,“当时就像一个人站在一摊烂泥上,头上一个巨大的车,用手去顶根本使不出力气”。

吴翰清决定出走。

辞职时,他最后见的王坚。王坚前一天得知消息,逢人便讲要把吴翰清留下来。那天,在王坚的办公室,两个男人对谈了一个小时。王坚说,阿里云快成了,让吴翰清再坚持一下,“他说我在内网发过一个帖说,还要再陪王坚博士再玩个几年。”那是阿里云被质疑的高峰期,吴翰清力挺王坚的回帖。王坚一提,吴翰清就想起来了,他觉得不好意思,却没有动摇离开的决心。最后,他对王坚说,“博士,我还是相信你”。“然后他就崩溃了,我也崩溃了。”

吴翰清是阿里云核心团队离开的第一人,随后陆续有人离开,因为“那时的阿里云太苦了”。他甚至一度认为王坚也会离开。“每一年都觉得他怎么还不走嘛,每一年他都不走。”吴翰清说,“王博士是摇摇欲坠,就是不坠。”

2013年,业内给阿里云正面评价的人开始增多。作为前员工,吴翰清很开心。有一次,他回阿里谈合作,王坚知道后,约他聊天。谈话还在王坚的办公室,“换了个高大上的办公室”,而王坚的第一句话是,“你什么时候回来?”

2014年9月,吴翰清觉得阿里云用户量的增长,整个业界的风气和对未来的判断都让他看到,“这家公司有可能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他回到阿里云,肩负“云盾”的安全重担,团队20多人占据整整三层,但总人数还只不过是阿里云的十分之一。

吴翰清看到,“那是阿里云高速发展的一年”。阿里云承载中国大量网站,包括企业和政府网站的云计算服务,必须为这些网站阻挡DDoS攻击。目前,阿里云安全每天会防御超过1000次DDoS攻击,2000万次Web攻击,以及超过2亿次的暴力破解攻击。

2015年,阿里巴巴投资60亿元给阿里云。2017年3月,阿里云又宣布了一个“NASA计划”,比“登月计划”野心更大,要有“制造导弹”级别的技术能力。

比起“NASA”、“登月”、“导弹”,对普通人来说更好理解的可能是这一句:“阿里云的目标,是希望能够提供全世界70%的计算能力。”这是当时的阿里云负责人王坚在2015年说过的话。

现在达到多少了呢?曾在微软工作20多年、现任阿里iDST研究员、视觉计算团队负责人的华先胜说,放在全世界,还不敢断言,但在国内云计算市场上,阿里云起步早,而且花了很多精力做,“在国内有绝对的优势。”

马云18年前“吹的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 9

阿里iDST(Institute of Data Science&Technologies.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视觉计算团队负责人华先胜

他所在的阿里云数据科学和技术研究院(iDST),被称为阿里巴巴最神秘的部门,负责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2015年加入阿里巴巴,2016年加入阿里云,华先胜从阿里云各个部门挑选工程师,组建了视觉计算团队,有一半人手在做一项AI大工程:城市大脑。

城市大脑可以搜集、分析、搜索乃至创造视觉数据,包括城市当中的交通、安防摄像头。他们目前正在杭州和苏州布局城市大脑。城市大脑完善之后,将可以根据全市道路拥堵的情况自动优化交通灯的安排,可以快速寻找失踪的人和肇事车辆,甚至可以预测大型活动或雨天下的交通状况,以调整人力、警力的部署,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华先胜认为,阿里云可能会比电商更快走向国际,未来甚至比电商更加赚钱。毕竟,阿里巴巴的云计算服务在全球已经只剩下两家可与之比肩,一是亚马逊的AWS,二是微软的Azure。

“你觉得阿里云是阿里的未来吗?”

“应该是,至少是之一。”华先胜答。

这是一家越来越着眼未来的公司,但始终不愿抹去过去的印记。

从18人到6万多人,阿里巴巴的员工号已经排到了5位数。阿里保留所有离职员工的员工号,不会取代,还有前橙会、阿里校友会这样的组织,和曾经为阿里奋斗的员工保持联系。

马云18年前“吹的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 10

阿里校友会

有凤来仪,非梧不栖。体量庞大的阿里成了中国互联网地表上最引人注目的那棵梧桐,诱惑着身怀梦想的年轻人,放弃北京、上海、纽约、伦敦的繁华,到杭州这座湖畔城市落地安家,寻找机遇,并最终跟随阿里一起成长为根系或枝叶。

曾负责园区置业的童文红,谈起阿里在杭州的几个园区分布,还是觉得自己当年有点短视。“当时没想到会发展得这么快。阿里的变化太快了,你不可能去问每个部门的主管说,明年你打算招多少人,这是不可能的。这就导致我们在杭州还是有些分散。”阿里巴巴在杭州从湖畔花园开始,搬过创业大厦、西湖国际科技大厦、华星世纪大厦、华星时代广场……后来才搬到了滨江院区和西溪园区。

西溪园区是阿里在杭州的心脏。一个巨大的淘公仔正对园区北门,到每年的“双11”,淘公仔两侧的办公楼外墙都会亮起彩灯,准备迎接年度的狂欢。

而阿里最初起步的湖畔花园,已经成了新一代初创企业、互联网公司的“朝圣”之地,不少小公司把办公室租在附近,希望成为下一个阿里。

这一切所发生的城市,杭州,也和18年前黄明威见到的那个杭州完全不同了。从美国搬来的华先胜,从英国剑桥搬来的AGLA学员,发现自己才是错过了互联网经济带来的新生态的人,在来到这座城市以后,他们慢慢适应了把叫外卖、打的、买东西、吃饭、看电影这些事,都简单地交给一部手机,一个支付方式,一两个APP。

每一位身在其中的阿里人都认可,阿里巴巴在过去18年中,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杭州,或者更多。“我们在做的事情,是前无古人,后有追兵。”童文红说。

马云说,阿里巴巴要做102年的企业。互联网的竞争这么激烈,童文红形容是不进则退,“阿里要始终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

听起来很艰辛,童文红说有热爱则可前进。黄明威则说,所谓阿里的理想主义,就是这样。

马云18年前“吹的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 11

每人互动

你觉得阿里巴巴在哪一方面影响了你的生活?

马云18年前“吹的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 12

文章授权转载自火星试验室(ID:sparklelive)

火星试验室——博雅天下旗下公众号

提供最优质的大文娱报道,关注最有创意的精神生活。

后台回复“进群” 加入每人部落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