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11.9°C-17.6°C
澳元 : 人民币=4.84
纽卡素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云也退:在以色列基布兹的31天

2017-10-19 来源: 财新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财新网】(实习记者 白宇洁)“我和云也退以前有交往,但之前没见过真人。结果刚才一见真人,一看这身板儿,就知道他在以色列劳动的时候不会给中国人丢脸。”在云也退的新书《自由与爱之地:入以色列记》发布会上,作家李敬泽风趣地说。

和李敬泽一样,第一次见到云也退的读者很难不为他健硕的身材而惊讶,形象与人们通常印象中的写作者截然不同。云也退,本名章乐天,1979年出生于上海,法律专业毕业。如同他象征自由自在的笔名一样,他曾在策划人、记者、译者、书评家、相声创作者等多重身份间切换,从业以来做过七份工作,但始终关注犹太文化。

2003年左右,他开始接触犹太文学,2007年以记者身份采访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2015年开始在腾讯“大家”的“犹太是怎样的人”专栏已写到第75篇。2012年夏天,他以独立记者身份来到以色列,经一对当地夫妇建议,申请去基布兹社区内奥•茨马达做志愿者。新书《自由与爱之地》,即是以游记形式讲述他在这段时间里的见闻与思考。

云也退:在以色列基布兹的31天 - 1

云也退《自由与爱之地:入以色列记》书封

基布兹农庄之旅

基布兹(Kibbutz),在希伯来语里意为 “集体定居点”,是以色列特有的带有共产主义色彩的集体社区。区别于以色列主流社会,基布兹推行共同劳动、共享财富的集体所有制,其形成与犹太复国运动相关。

19世纪末期以来,大批流散的犹太人怀揣建国梦想,移居巴勒斯坦开荒垦殖,形成许多犹太农业定居团体,并逐渐演化为后来追求独立自主、平等合作的基布兹。

以色列建国后,基布兹继续以自治社区的形式存在,人们可自愿加入或退出,上世纪60年代后还有不少国际志愿者加入。截至2013年,以色列全国各地遍布着大小基布兹274个。坐落在以色列东南部沙漠边缘的内奥•茨马达是其中之一,创立于1989年,有两百名左右居民生活于此。

在云也退的记述中,这里的生活简单、规律但充实:清晨五点一刻集合,冥想,然后开工,中途午休几小时,后继续劳作至晚上七点。农庄工作内容包括:锄草,剪枝,插苗,侍弄椰枣,帮厨,盖房子,牧羊,酿酒,包装小食品…………几乎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劳动。在每周仅有的集体休闲时段——安息日晚宴上,一切也都庄严克制。人们身着白衣,集体舞蹈,演绎劳作过程,动作简单却显出酣醉狂欢,仿佛沉浸于与农业周期相匹配的欢乐。食物也比平时更少,每人仅能分到一点酒和小一块面包。“一个民族在惟一的休闲时间都不用来娱乐、不用来消费更多的食物”,云也退觉得这很值得寻味。

内奥•茨马达规模不大,但基布兹的共性精神也在此显现:人们对盖房子的喜爱(一批小孩子从学校毕业,村里人庆祝的方式不是聚会、歌舞,而是盖一栋小房子)、扎根的信念、共同合作的默契。在这里,人们不计得失,不纠结于利益分配;八十岁的老太太依然精干忙碌,受受失业、家庭矛盾困扰的年轻人则不定期来基布兹躲一躲,以劳动消化烦恼。一切仿佛世外桃源,但当云也退和身边的犹太人交谈时,得到的却是诸如“现在基布兹的人越来越少了”“基布兹快完蛋了”等“反调”式的回答。这或许是犹太人善于反思的性格使然,但也与基布兹的现实境遇有关。

基布兹是以色列的建国基础,建国后以色列人也以此为傲。作为20世纪三大“集体生活乌托邦”梦想之一,基布兹在美国田园城市、苏联城市化改造运动先后幻灭后却一直延续。但在今天,它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有的为维系经营蜕变为私有制,有的索性破产倒闭。云也退在书中写到,“名义上,那百分之五的国民仍旧维系着共同生活的梦想,可是集体所有制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了。”

“你们觉得基布兹还能走多久?”云也退也会问当地人类似的问题,但他们并不愿对未来预期作答。“犹太人的做法就是一边怀疑、一边工作。他们相信一切都处在变化之中。”正如在一批批基布兹倒下的同时,也有新基布兹在新一批理想者的筹划下成立。

在云也退看来,无论基布兹的兴衰如何,其共同合作、不计得失的精神已经融入以色列各地。曾有人与他交流基布兹的存在价值:在平等难求的社会里,若想让大多数人寻得归属感,最佳方式或许就是把大家集合起来,在合作中各施所长。

“我生命中第一次感到和谐,是在这里,内奥•茨马达。我想我找到了一部分我在寻找的东西:简单劳动的价值,共处的感觉,没有争吵和怀疑。”云也退在书中说,“learning yourself是个抽象的说法,不过现在,它在我的脑子里具体了许多。很可能,人就应该是过简单生活的,在复杂的东西面前保持简单的思考,按照事情本来的样子去看它。”

以色列人的“求真”

云也退对以色列人的第一印象来自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2007年,奥兹来中国为其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中文版宣传,云也退访问了他。“我对他的印象太好了”,十年后回忆,云也退脸上仍有藏不住的笑意。年逾古稀的奥兹谈吐真诚,既有睿智老人的腔调,又有孩子般好奇、纯真的表达。正是那次见面打开了他对那片土地的好奇,“我得去看看以色列,去看看奥兹生长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2009年、2012年先后两次去往以色列,云也退结识了不少当地朋友。他觉得,以色列人出其不意、喜欢玩味概念的幽默感和自己的笑点十分契合,言语里维特根斯坦式的辩证思维也令他印象深刻,但真正让以色列人区别于其他西方人的特质,是求真。新书分享会上,云也退用了很长时间阐释以色列人的求真精神,“因为我们很缺这个东西。”

1967年,以色列在“六日战争”中收复圣城耶路撒冷。在举国欢庆、国家向心力空前高涨时,阿摩司•奥兹与其他许多知识分子却在全国走访参战人士,追问以色列在战争中的角色是否正义。这些访谈后来成书《第七天》,将人们带出狂欢的氛围,引入战后反思。

云也退认识的另一位老人,泽埃夫,以色列国宝级人物,在建国前的战事和垦殖中贡献杰出,曾被前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沙米尔授予荣誉奖牌。尽管后来生活安稳顺遂,他还是不断追问,自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犹太人,并把所有思考写成一本书,题目就叫做“To Be A Jew”。

云也退说,以色列人的求真,并非围绕诸如行业选择的策略问题,他们探求的是关乎生命盛衰的终极性问题。“一个以色列人会很淡定地说出这样的话:‘树木生长、开花、结果、衰败。我们也一样。’”

在他看来,不会问自己终极问题的人很容易陷入焦虑。比如,“今年只剩下三分之一了,我还有什么事情没干,啊呀,这个难受啊。人们很容易为这些事情焦虑,但这些焦虑都是很浅层的。”

反游记的游记

云也退是多产的专栏作家、书评人、译者,出过四本思想传记类译作,却在写作的十多个年头才出了自己的第一本原创书。他放弃了一些把作品集结成书的机会,“我希望我的第一本书是一个有头有尾、结构层次分明的作品,能融入我的一整套想法和经历。”

李敬泽评价,云也退的写法完全跳出了以往中国人写西方的脉络,没有把整个中国背在身上,而是从自身的好奇出发。《单读》主编吴琦则在其中读出了很浓的小说味儿,觉得这是一本非典型的游记。对于读者的阅读观感,云也退也有所期许,“我希望它是一本不像非虚构的非虚构,反游记的游记。”

无意于解决现实问题,释然看待悲剧与苦难,云也退不喜欢一些非虚构写作者“苦大仇深”的叙事。“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的弱点而经受或轻或重的挫折,所有人都得完成自己的悲剧。在这种眼光下,我反而会比较放松地对待世态炎凉。我会用冷嘲热讽的感觉看别人,但是并不因此而缺少同情。”

在自己的非虚构作品里,他用了不少修辞来营造虚构感。比如,形容一位志愿者姑娘的穿着“像只东非汤氏瞪羚”,形容羊圈负责人“像沙皮犬一样粗壮”。他希望读者能读出戏剧的感觉,而非一味觉得,里面怎么都写得这么真实。“人应该丰富一点,不是‘斜杠青年’的那种丰富,而是我们要在别人身上看到很多他自己都意料不到的方面。就像苏联戏剧家梅耶荷德评价契科夫,他能在每个人身上看到值得被写进小说的地方。”

另一个使得这本书不像游记的特质在于自我克制的分寸感。

大多游记以作者本人所见所闻为主角,“我”有意无意被摆在一个显眼的位置,成为主角,甚至显得“自恋”。而云也退在书中将自己变为一个穿针引线的角色,尽可能削减自我的存在,做到“无我”。他欣赏以色列国内作家与大众的关系。“没有一个作家因为他超出常人的智力而被别人崇拜,别人都拿他们当自己身边的人。我觉得这样很好。”

但他又保持着第一人称的视角和叙述,在毫不婉转的表达里抛出自己的观点。比如无聊的城市,非常媚俗的景观,没有意义的旅游纪念品,并不好看的海滩,都写得很直接。“我不喜欢那种对以色列先入为主的印象,因为我不是来朝圣的。”

记录基布兹生活之余,云也退对以色列的历史文化议题也有诸多观照,但无意探讨中东时局等国际时政话题。“我知道以色列在中东尴尬的处境,知道中东和平进程大概是个什么情况,但我有必要告诉读者这个地方的事儿很难解决吗?没有必要。哪怕一个政治分析家可能都觉得烦了。”他说,“我就是一个参与者的角色,能够和当地人对上话我很开心。特别是当我发现,他们都很关心,我为什么那么关心他们。这种好奇给我打开一扇很友好的门。”■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