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30日 14.7°C-19.8°C
澳元 : 人民币=4.71
纽卡素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你的乡音,曾经来自哪里:从方言里,走出的中国移民史

2018-07-30 来源: 逸骁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你的乡音,曾经来自哪里:从方言里,走出的中国移民史 - 1

经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授权转载

方言,记录了我们从哪里来,在哪里生活过,可能会有怎样的喜好。

它不是一直都是那样的调调,也不会永远保持那个调调。在中国的历史上,因为战争、灾荒等天灾人祸,人们一直在不断的迁徙,跟着这些人远离故土的,还有乡音,它塑造了新的方言。

走到今天,时间已经把我们所使用的汉语筛选出了七类:官话、吴语、粤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

你的乡音,曾经来自哪里:从方言里,走出的中国移民史 - 2

中国汉语方言地图,官话,图中占比最大的那片绿色区域。

吴语主要在江苏南部、上海全市、浙江绝大部分、安徽南部部分地区使用。

赣语主要用于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区。

湘语主要在湖南省内大部分地区使用,广西和贵州境内也有少量分布。

闽语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东部及西南部、台湾、海南、浙江东南部等地。

客家语主要分布于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及西北部、广西东南部、湖南东南部、四川及香港、台湾等地。

粤语主要分布广东省中西部、广西南部、海南儋州、香港、澳门等地。

图/《中国语言地图集》

Part.1

“进校,请说普通话!”

今天我们说着的“普通话”

方言来的

你的乡音,曾经来自哪里:从方言里,走出的中国移民史 - 3

还记得小时候做过的《请说普通话》黑板报么?

今天全国通行的普通话来自北方官话。它的来历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差一票,粤语就当选了普通话“的民国传说。

但事实上,今天我们说的普通话并不是通过一次投票就决定的,从民国到新中国,有三次会议最终确定了今天普通话的样子。

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是在 1913 年国民政府开会确立的。因为当时从地理上来看,使用汉语的地区四分之三以上的人讲的都说北方方言,北至黑龙江、新疆南至四川、武汉各省市之间靠着历史演变而来的官话也能互通有无。而从人数上看,北方方言的使用人口达 8 亿多,占汉语人口的七成以上。

你的乡音,曾经来自哪里:从方言里,走出的中国移民史 - 4

北方方言覆盖了全国一大半的领土,各个官话之间除了音调及个别用词的差异外,基本可以无障碍交流。

Part.2

“内那哈格浪漂酿”

南北相爱相杀下的吴语版图

在中国,只要你会官话中的任意一种,在汉语地区向北、向西都不会有太大的交流障碍,唯独向南例外。

跨过长江,每往南一点,你就会觉得那儿的人说话真难懂啊。但透过吴语的演变,你能窥见中国北人南迁的足迹。

三千多年前的中国还在中原的一小片区域萌芽。这里的第一批移民来自西北周部落的贵族,吴太伯。他带去了中原的科技,还有中原的口音。当时的江南地区尚未开发,那里的土著大多是百越人,所用之语为侗台系统的语言。

到了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在吴地兴起,为了融入中原文化,当地人开始积极学习中原雅言(放到今天就类似于普通话),来自北方口音也影响了后来的吴语。随着楚国往长江下游扩张,楚语也参与了吴语的塑造。

再往后到了秦汉时期,中央政权在这里置郡设官驻兵,从北方中原来的移民开始在苏州、绍兴、宣城等地驻扎。于是,吴语也以这几个城市为中心发展了起来。古代吴语区比今天的范围要大得多,它把苏北、安徽和江西的部分地区都纳入了自己的方言版图之中。

你的乡音,曾经来自哪里:从方言里,走出的中国移民史 - 5

中国汉语方言地图 图/《中国语言地图集》

吴语区版图的此消彼长伴随着政权中心的更迭和中原文化向南的扩张。今天的吴语区领土只剩下了江苏南部、上海市和浙江省。

这样的变化源于战乱期间北人南迁,他们造成了吴语的分化。

南京、苏州、杭州虽都处在长江以南的苏南地区,它们同样经历了北方官话和吴语的博弈,但是结局终究不同。

虽然地理上南京地处苏南,但口音却与苏南吴音相差很大。这样的分化要追溯到 1700 多年前的“永嘉之乱”了。 311 年,匈奴攻陷洛阳,引发第一次难民潮,北人相继南渡淮河。西晋灭亡后,东晋在今天的南京建都。

这对于北方的士人来说吸引力巨大。于是知识分子、名门望族纷纷南迁,也带来了北方官话。他们同化了南京的口音,吴语退到了更南的地方。

南京再往南就是苏州、杭州两大吴语重镇,但如今这里的人们仍保留了吴侬软语的风貌。

你的乡音,曾经来自哪里:从方言里,走出的中国移民史 - 6

金庸在《天龙八部》写阿朱阿碧对话时,用了些苏州话的对白。

唐代的安史之乱(755年-763年),这是历史上第二次北人南迁的高潮。除了南京,苏州也是北人偏好的地方。天宝时期(742-756年)苏州有 7.6 万户左右,其中北方移民占到了原来的百分之二三十。由于说吴语的原住民人占多数,所以苏州保住了吴语。

300 多年后的靖康之乱,宋室将都城再一次南迁到杭州。跟南京命运不一样的是,杭州守住了自己的吴语的领土。

它保留了吴语的核心,七个声调,且其中两个是入声。只是今天在杭州人说话的口音里,你能找到北人的影子。比如,杭州话里有北方系统里的人称代词“你我他”,而在上海则是“侬我伊”;儿化音是留在杭州话里最有北方特色的口音了,碗叫“碗儿”,碟叫“碟儿”,找碴叫“寻事儿”……

Part.3

“系啊系啊 ”

粤语歌让这个方言全国闻名

江浙再往南是闽语、客家话、赣语和粤语的天下。

伴随着上世纪末,香港文化在大陆的风靡,粤语也成了全国认知度最高的方言之一。如今去KTV 点香港歌手的歌曲,屏幕里滚动出现的汉字歌词上方还会出现奇奇怪怪的小字,这些字音译着粤语发音。

“粤”也通“越”。百越人也是两广地区最早的“原住民”。今天的粤语虽仍保存着某些古代岭南“百越”语言的因素,但跟吴语一样,今天的粤语离不开楚语和古代中原雅言的塑造。

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事件之后,中原汉人有不少拖家带口由北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广东定居。到了唐宋时期,住在广州及附近区地区的已多为汉人。

你的乡音,曾经来自哪里:从方言里,走出的中国移民史 - 7

橙色区域为广东省地区粤语的使用区域 图/《中国语言地图集》

不像吴语与官话那样相爱相杀,到了唐代,粤语已经逐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语音、词汇体系和语法结构,同时,它又与当时中原汉语共同语的语音有较为严整的语音对应规律。

现代粤语还保留了大量古代汉语的特色,这也藏着古汉人生活的影子。

比如过年都要炸“煎堆”,寓意“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堆”其实是“䭔”,在古代它指一种饼食。此外,粤语的一些词仍保留了它的古义。“走”在古代汉语里指“跑”,而不是当代汉语里的“步行”,但粤语保留了其古义。比如,“走佬”指“逃跑”,“走鬼”指流动小贩……

最为人说道的粤语“古风”应该算它的音调了。现代广州人讲粤语,仍保留了古音中的 9 调。相较于普通话里的4 调,它更丰富。不看文字,光听发音,广州人也能分辨出“诗”“时”“史”“市”“试”“是”六字的区别。

你的乡音,曾经来自哪里:从方言里,走出的中国移民史 - 8

实际上,吴、粤双语的使用人数并不大,据统计,吴语的使用人口约 6975 万人,粤语的使用人口实际约 4021 万人,而整个中国说官话的人占到了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

Part.4

别忘了,今天的汉语里

还夹杂着不少外来词

方言里除了藏着南北交流的痕迹,还夹杂有大西洋刮来的海风。这一点在吴语、粤语里多多少少都能感受到。

明清时期,广州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对外港口,当时的部分广州人也与洋人接触,粤语里也不乏英文的身影,比如直接音译过来的“蛋挞”(tart),或借用英语语法结构的句子“我得空联络你“,有学者就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受英文“contact”做及物动词的影响,因为在普通话里,“联络”是不及物动词。

而这在中国最重要的外贸口岸,上海,情况也一样。一些英文词汇被直接音译成了上海话,沿用至今,有的音普通话发音跟英文差别很大,但上海话却跟它十分接近。比如水门汀(cement)、沙发(sofa)…

你的乡音,曾经来自哪里:从方言里,走出的中国移民史 - 9

上海话厉害的意思

此外,上海还是近代新词的“生产基地”。因为 20 世纪 30 年代,仅四马路(今福州路)就聚集了 20 万文人,中华书局、商务印书据等数十家报馆集中在这里。文人们利用报刊书籍、电影给当时的中国人输送这西方的新事物,同时伴生的还有一系列新词。仅茅盾先生2000 余字的散文《上海大年夜》就用到了水门汀、剃头店、鸭舌头帽子、自来水龙头等新的上海方言词,而这也早已超越了方言的范围。

方言不是万年不变的,它随着时代而改变,而中国的形成就藏在这个多样性背后。

短短数千字哪说得尽方言的秘密,小到一个省的方言都可能记录着一段文化交融的历史。今天,你的乡音还在么?

参考

资料

《中华遗产》2017.7

《中国语言地图集》

“地道风物”是来自《中国国家地理》旗下的原创内容公众号,这里汇聚了一群热爱山川美食的人,立志于“寻访最佳物产、捕捉匠心民艺、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未经原版权方允许,严禁抓取、转载。

你的乡音,曾经来自哪里:从方言里,走出的中国移民史 - 10

你的乡音,曾经来自哪里:从方言里,走出的中国移民史 - 11

你的乡音,曾经来自哪里:从方言里,走出的中国移民史 - 12

你的乡音,曾经来自哪里:从方言里,走出的中国移民史 - 13

你的乡音,曾经来自哪里:从方言里,走出的中国移民史 - 14

你的乡音,曾经来自哪里:从方言里,走出的中国移民史 - 15

你的乡音,曾经来自哪里:从方言里,走出的中国移民史 - 16

点击进入 “果粒时刻”小程序界面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