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11.7°C-14.3°C
澳元 : 人民币=4.83
纽卡素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日常消费品中发现296种潜在致乳腺癌物质

2021-07-27 来源: cnBeta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的快速增长达 226 万,首次正式取代肺癌 (220 万) 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占所有新增癌症患者的 11.7%。

日常消费品中发现296种潜在致乳腺癌物质 - 1

那么为什么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呢?

近日,来自美国寂静春天研究所毒理学专家 Ruthann Rudel 主任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 ToxCast 计划开发的高通量体外类固醇生成分析技术,对 2000 多种生活中常接触的化学物质,包括各种杀虫剂、食品添加剂、染发剂、消费品进行分析。结过发现,其中 296 种化学物质,例如二氯苯酚、双酚 A、氟氯氰菊酯、二硝基苯等等会增加雌二醇或黄体酮的分泌。而雌二醇和黄体酮分泌紊乱均与女性乳腺癌密切相关。

该研究以“Application of an in Vitro Assay to Identify Chemicals That Increase Estradiol and Progesterone Synthesis and Are Potential Breast Cancer Risk Factors”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的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杂志上。

日常消费品中发现296种潜在致乳腺癌物质 - 2

对于这一研究结果,Ruthann Rudel 博士表示,“早在 2002 年,妇女健康倡议研究就发现雌激素与乳腺癌风险密切相关。这项研究表明,目前使用的一些化学物质能够影响雌激素分泌,从而对乳腺癌风险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未来在使用包含上述化合物的产品时需要谨慎,尤其是女性。”

环境内分泌干扰与癌症

乳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乳腺癌的病因涉及遗传、生殖、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虽然,BRCA 基因突变是导致乳腺癌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临床上仅 10%-15% 的病例可以归因于此,绝大多数的乳腺癌病因依旧未明确。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环境中广泛持续存在的外源性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影响人体内源性激素产生或改变激素受体表达从而干扰正常的激素调节功能。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主要存在于食品、包装、化工、金属、杀虫剂中。此前的研究发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发育异常、生殖障碍以及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环境中存在的内分泌干扰物质超过 87000 种,其中双酚 A、邻苯二甲酸酯、多联氯苯是最常见的 3 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

例如,双酚 A 是世界产量位居前列工业合成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护理等产业。双酚 A 主要通过饮食、皮肤、呼吸道进入人体,在人体的血清、脂肪、母乳、胎盘、胎儿血浆中可检测到其游离单体、活性衍生物存在。

随着双酚 A 在全球大量使用,人们对于其对健康影响也越来越关注。大量研究显示,哪怕是低剂量的双酚 A 暴露即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同时,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双酚 A 的暴露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一系列的癌症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早在 2015 年的时候欧盟就将双酚 A 的安全剂量由 50 μg/(kg・d)调整为 4 μg/(kg・d),降低了近 10 倍。

然而,由于缺乏大规模的人群队列研究结果,以及长期随访数据,目前的流行病学数据还无法得出双酚 A 致癌的确切结论。因此,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双酚 A 致癌,但是结合临床前研究数据,仍旧有众多专家认为双酚 A 具有一定致癌性。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或可导致乳腺癌

与双酚 A 类似,绝大多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由于缺乏大量规模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明确的致癌机制,无法被认定为致癌物。不过,有专家表示,虽然目前流行病学数据并不完善,但是一系列的队列研究以及临床前研究表明,人类乳腺癌的高速发展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大规模使用密切相关。

Ruthann Rudel 博士长期致力于环境因素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为了确定环境中的化学因素如何影响乳腺癌的发生,Rudel 博士带领 Silent Spring 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美国环境保护署 ToxCast 计划中的 2000 多种常见化合物进行了系统分析,以判断这些化合物是否对人体有害,以及暴露于这些化合物中会引起哪些生物学变化。

最终,Rudel 博士从这些化合物中确定了 296 种化学物质,在实验中这些化学物质会增加雌二醇和黄体酮的分泌。不仅如此,Rudel 博士还发现,这些化学物质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日常护肤、染发、建筑材料、家具、食品包装等等。

例如,二氯苯酚、氟氯氰菊酯等是常见的杀虫剂以及合成农药成分;双酚 A 是工业上常用的合成环氧树脂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奶瓶、口杯内涂层以及医疗器械包装;二硝基苯是常见染料的中间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染料合成。

对此,本文作者之一 Silent Spring 研究所 Cardona 博士表示,“目前这些化合物导致雌激素产生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因为这些化学物质充当了芳香酶激活剂,导致雌激素分泌增加。但我们可以明确地是,女性每天都会接触到这些化合物。”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呼吁监管机构和制造商能够正视上述化学物质对女性健康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员也在尝试改进化学物质检测方法,优化潜在致癌物质的识别检测。未来,研究人员将会进一步宣传减少上述化合物接触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孕妇和青春期女性。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