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4日 6.9°C-12.6°C
澳元 : 人民币=4.82
纽卡素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朱元璋养兵百万,不用百姓一粒米,为何崇祯帝举国之力却养不起?

2021-09-06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明朝在位的最后一个皇帝是崇祯皇帝。大家说到明朝总是绕不开开国皇帝和灭国之君,崇祯皇帝他是非常有上进心的。可是在他的手中大明皇朝还是灭亡了,因此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如果朱元璋穿越到崇祯时期,那么他可以让大明王朝不灭亡吗?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研究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明王朝为什么会灭亡?大明王朝之所以会灭亡,有一个因素很重要,那就是钱的因素。大明王朝在后期国库根本就没钱,钱都到了哪些官员手中,军队发不出军饷,军队就会闹哗变。军队发不出军饷,军队的战斗力就会严重下降,因此导致明朝最后灭亡。

朱元璋养兵百万,不用百姓一粒米,为何崇祯帝举国之力却养不起? - 1

一、朱元璋制定政策,卫所制度如果对明朝历史有非常熟悉的话,那么大家都明白,朱元璋在开国时朱元璋说过一句非常豪的话,那就是我今天养了近百万的士兵,但是没有花老百姓一分钱,没有用老百姓一厘米,这就让人非常奇怪了。

既然朱元璋说。养士兵不用花钱,那么国库里怎么会没有钱你?养士兵竟然不用花钱,那么为什么要给士兵发军饷的?朱元璋为什么敢这样说。朱元璋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真的养百万士兵不用花老百姓一分钱吗?

朱元璋养兵百万,不用百姓一粒米,为何崇祯帝举国之力却养不起? - 2

朱元璋他在建国后,他的政策是卫所,卫所制度很简单,就是屯兵。屯田平常的时候这些士兵种地,等到有战争时,这些士兵打仗,类似于现在的预备役制度。这种制度最早出现在三国曹操时期,当时曹操就是采用了这项制度安置的非常多的青州黄巾军,曹操给他们土地,这些人在后来成了曹操的预备役士兵。

后来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他听从大臣的建议,也用了这种制度,只不过他给这种制度起了一个名字叫卫所制度。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朱元璋看来这种制度养兵不花老百姓一分钱,能让士兵打仗,因此朱元璋非常高兴

朱元璋养兵百万,不用百姓一粒米,为何崇祯帝举国之力却养不起? - 3

让士兵平时都在一起,战斗的时候能迅速集合,而且他们在一起彼此都非常熟悉,能让士兵战斗力非常强,在朱元璋没有打下天下之前,这种制度让朱元璋快速的统一天下。当朱元璋称帝之后,他将这种制度在天下推广,在朱元璋在位时明朝军队有150万,但是这么多军队的开销就是这些军团所种的田。

朱元璋养兵百万,不用百姓一粒米,为何崇祯帝举国之力却养不起? - 4

二、和户籍制度明朝的户籍制度和别的朝代有非常大的差别,明朝的户籍分为好几种,分为军户、民户、匠户。这项制度非常简单,如果你的祖先是军户的话,那么你的世世代代都是军户,你的父亲死后你就要代替你父亲,替父参军

说的明白1点,你家开国的时候是军人,那么你家世世代代都是军人。在朱元璋刚建国时,军户的待遇还是非常好的,但是后来军户越来越腐败,而且军队的数量越来越多,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军队的数量达到250万。

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军户制度还没有崩溃,这个时候军户上交的粮食可以达到一年2300石,几乎是宋元时期粮食收入的一半以上,这就是朱元璋的底气所在。

朱元璋养兵百万,不用百姓一粒米,为何崇祯帝举国之力却养不起? - 5

但是到了明朝末年,当时这种制度已经败坏了。当时这些卫所里的将军把这些士兵当成自家的奴才,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人口越来越多。但是土地却落在那些将军手中,这些士兵百姓想吃饱饭就更加难了,而且这些将军大把大把的侵占这些士兵的土地。

朱元璋养兵百万,不用百姓一粒米,为何崇祯帝举国之力却养不起? - 6

三、卫所制度崩坏

就这样朱元璋定下的卫所制度已经严重败坏了,其实在明朝万历年间,大部分军户的土地已经被兼并了。这些士兵虽然还有百万,但是他们的战斗力已经没有明朝刚开国时那么强了,后来努尔哈赤正是效仿明朝的卫所制度,建立了八旗制度

当崇祯皇帝继位后,明朝已经是内忧外患了,如果好好经营的话,不至于败亡得这么快,但是崇祯皇帝是半路出家,根本就没有当皇帝的心。他为人非常的多疑,很多忠心耿耿的大臣都被他杀了,而且崇祯皇帝换首辅的速度比换内裤还要快。

朱元璋养兵百万,不用百姓一粒米,为何崇祯帝举国之力却养不起? - 7

就这样没人愿意给崇祯皇帝效劳,而且明朝自从万历开始,皇帝一个比一个穷,根本就给士兵发不出军饷。当时辽中的军饷多次拖欠。因此明朝士兵的战斗力普遍下降,军队哗变时有发生。

当时大明帝国的钱全在那些官员手中,他们十分有钱,但是崇祯皇帝却十分穷,当李自成进了北京城之后,在这些官员身上弄了非常多的钱。如果崇祯皇帝能和他的祖宗朱元璋相比,有他一半的魄力的话,那么就不至于亡国。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