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6日 8.9°C-11.0°C
澳元 : 人民币=4.79
纽卡素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2021-09-09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百科君最近关注了一条新闻——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动物与海洋生物声学研究室组织的“2020年南海深潜及远海鲸类科考航次”完成全部科考任务,顺利返回三亚。

从这次科考航行的名字不难发现,科学家们就是奔着观鲸去的。“观鲸”是现在好些个海边度假胜地的招牌打卡项目。游客们都为能看到一只巨大的鲸鱼或是一群活泼的海豚而兴奋半天。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1

科学家们这次“待遇”可就高得多了,在这次科考航行中,他们“偶遇”了11种鲸类,其中深潜鲸类7种,分别为抹香鲸、柯氏喙鲸、短肢领航鲸、瑞氏海豚、伪虎鲸、小虎鲸和瓜头鲸;其它远海鲸类4种,分别为热带斑海豚、弗氏海豚、长吻飞旋海豚和条纹海豚。这些鲸类长啥样?主页君挨个给大家看看。

#抹香鲸#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2

抹香鲸是世界上最大的齿鲸。齿鲸是鲸类两大演化志之一,另一类是滤食的须鲸,比如蓝鲸。抹香鲸是近代捕鲸活动中,大型鲸被捕最多的一种。美国作家梅尔维尔的经典名著《白鲸记》,书中船长要猎捕的大鲸莫比·迪克就是一头白色的抹香鲸。抹香鲸广泛分布于全世界不结冰的海域,由赤道一直到两极都可发现它们的踪迹。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3

关于它们有个有趣的现象:抹香鲸睡觉时,会垂直地飘着近水面的地方,像一个直立的大木头。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4

#柯氏喙鲸#

柯氏喙鲸是喙鲸科动物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喙鲸科,又叫剑吻鲸科,是鲸类中最神秘的一科。顾名思义,它们这一类鲸,都有突出的嘴喙,喙鲸科包含了6个属20余品种的鲸。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5

在本次南海科考活动中能观测到柯氏喙鲸,科学家们认为非常难得,因为喙鲸们都是“重度潜水选手”,真的太不容易被观测到了。柯氏喙鲸体型相当粗壮而呈雪茄状。由于它们的吻突比其他喙鲸短,且额隆略呈球状而凸出,人们也称他们为鹅嘴鲸。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6

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与海洋生物声学研究室副研究员林文治博士在看到柯氏喙鲸时,差点误以为是一个棕黄色的编织袋!

ps:柯氏喙鲸的图真的比抹香鲸少很多,可见人们观测到它们确实不容易啊!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7

#短肢领航鲸#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8

本次科考航行中科学家们拍到的短肢领航鲸

虽然叫鲸,但短肢领航鲸属于海豚科哦!它们的近亲物种只有一种——长肢领航鲸(有短就有长嘛),两种领航鲸长得还很相似,它们都有圆而敦实的额头,灰黑色的背部和灰白色腹部。领航鲸们常常跟着海里的船只,不停地在船头两边跳跃、引路———这也正是“领航鲸”名字的由来。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9

从上面的图我们看得出,细微的差别还是有的。短肢领航鲸明显胸鳍较短,边也较圆。它们牙齿的数量也少。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10

我国科学家们拍到的短肢领航鲸

短肢领航鲸们喜欢群居,虽然是海豚科,但行为更像鲸,很少跃身击浪,但经常会鲸尾击浪及浮窥。此次科考我国科学家们还观测到了短肢领航鲸和弗氏海豚混游的情形,有点意思~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11

近处的是弗氏海豚,远处黑黑的就是短肢领航鲸

#里氏海豚#

Risso's dolphin,又名灰海豚、黎氏海豚、瑞氏海豚、花纹海豚、花鲸。它们分布的范围遍布全球海域,又特别喜欢在大陆架陡坡边缘,水深骤降的海域。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12

它们体色灰白,身体布满长条或环形的花纹。这些花纹不是出生就有的,而是在常年的海洋生活中与同类、乌贼”切磋“留下的痕迹。它们吻部圆钝,额头处有一处明显的凹痕,这是它们的显著特征。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13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14

瑞氏海豚雄性可长达三米,体重达500千克,由于它们属于海豚科,名字里又带“海豚”,因此它们可以算得上是“最大的海豚”。

#伪虎鲸#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15

伪虎鲸是啥?假扮虎鲸的动物?哈哈哈哈,它们又叫拟虎鲸、拟逆戟鲸,为海豚科伪虎鲸属下唯一的现生种。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16

它们和虎鲸不同,体色为黑色或深灰,胸鳍形状有S型的弧度,这也是它们显著的辨识特征之一。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17

伪虎鲸当初的命名来自于一颗头骨,特征和虎鲸的头骨相似,因此取名“伪虎鲸”。

#小虎鲸#

虎鲸:“难道我太出名了所以大家都想碰瓷?”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18

小虎鲸真的不是虎鲸宝宝,而是又名侏虎鲸、小逆戟鲸的海豚科小虎鲸属品种。它们体态类似虎鲸,但比虎鲸小多了,成年体长约 2.2-2.4 米,而虎鲸出生时的体长差不多就有这么多了,成年可达9米多。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19

小虎鲸整体体色呈深灰色至黑灰色,特别是头部的颜色更深。成年个体有白色的唇线和白色的腹部,真的有“碰瓷”虎鲸哦!它们也是非常难被观测到的一个种群,所以,关于它们的图片也很少。

#瓜头鲸#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20

瓜头鲸,听起来好像不太聪明的亚子~ 它们因为有尖瓜状的脑袋,因此得名“瓜头鲸”。它们躯体修长呈水雷状,拥有长而尖的胸鳍,比起短肢领航鲸来说,它们的鳍长度大约是体长的五分之一,确实要长多了。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21

瓜头鲸和小虎鲸很容易混淆,长得十分相似——体型相当,整体身形相当;小虎鲸有白色的唇线,它们的嘴唇也呈灰白色,小虎鲸腹部是白色的,它们的腹部也有不规则的灰白色斑纹,在海面上看,很容易搞混。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22

不同的是,瓜头鲸的胸鳍是尖尖的,而小虎鲸的胸鳍末端是圆钝的。

#热带斑海豚#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23

又叫白斑海豚、斑点海豚、白点原海豚,是一种生活在全球热带到温带海域的细吻海豚。它们身长1.6-2.5米不等,背部为深灰色,体侧有一条灰白色的”披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身上的斑点——成年的热带斑海豚吻部尖端呈白色,身上布满斑点,随年龄增加甚至融为块斑状,有的老年斑海豚身上的斑点多到甚至已经看不清底色了。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24

热带斑海豚是群居动物,它们很活泼,喜欢和游船嬉戏,很可爱,是仅次于宽吻海豚的,世界上第二多的海豚。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25

不过,丰富的群体数量也使得它们成为人类捕捞的首选对象T_T

#弗氏海豚#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26

是海豚科坛喙海豚属下的唯一品种,英文名Fraser's dolphin,是为了纪念鲸豚类学家Francis Fraser确认它们是独立物种而命名的。由于弗氏海豚的标本最早是1895年在马来西亚砂拉越沙滩发现的,所以又叫砂拉越海豚。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27

此次科考中拍到的弗氏海豚

它们体长2.1-2.7米不等,体型“偏胖”,灰背,白腹,侧腹部会呈现些许粉色,颜色很讨喜。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28

成年雄性有黑灰色带状纹从眼睛延伸到尾端,雌性则没有。它们经常会跟短肢领航鲸、瓜头鲸、斑海豚等共游,性格也很活泼温和。

#长吻飞旋海豚#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29

听名字就很炫酷对吧?!名字里带“飞旋”是因为它们真的很会“杂技”哦!长吻飞旋海豚,又名长吻原海豚,是海豚科原海豚属的一种动物。(百科君又要说那个成语啦)顾名思义,“长吻”和“飞旋”是它们的“名片”——长吻原海豚体型细长,喙长而细,整个额头隆起也不高,给人细细长长的感觉。它们特别善于跃出水面表演”杂技“,全身可跃出水面1~2米高,并且,跳出水面后还能以头尾连线为轴心,空中转体N°,妥妥地“旋转跳跃闭着眼”。来看看这个视频里的华丽旋转。

长吻飞旋海豚性格活泼不怕船只,经常在船附近嬉戏,人们在亚热带和热带海域可以见到它们。

#条纹海豚#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30

条纹海豚,这条纹很明显了吧~它们是海豚科原海豚属的物种,分布很广,在世界上温带、亚热带至热带的开放性浅水域均可见。它们的体态和热带斑海豚类似,但因为花纹很特殊,所以一眼就能辨别出来。

地大物博的中国丨科学家们在南海科考时“偶遇”了这些神奇动物 - 31

条纹海豚经常是以大群的方式出现,有时候,甚至能达到上千只一起巡游,非常壮观。

介绍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也已经分不清谁是谁啦~本次科考队能观测到如此多种类的鲸类,实属不易,这一次科考的圆满完成,再一次证明了我国的地大物博,证明了我们海洋资源的丰富和物种多样性,这一点,就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由于鲸类动物还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动物和指示性生物,关于它们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在发达国家都受到极高的关注。林文治博士在接受采访时告诉大家,虽然鲸类动物的栖息环境较为特别,公众很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但不意味着它们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就生活在同一个地球生物圈,保护鲸类动物或者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文丨搜罗百科君

资料据新华社、南海网、维基百科

图丨 维基百科、Tetiaroa society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