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4日 6.9°C-12.6°C
澳元 : 人民币=4.82
纽卡素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明朝为什么实行屯田养兵制度

2021-09-17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回顾历史,我们有瑰丽的五千年文明,有诸如强汉、盛唐的伟大王朝。但是往往对于大明的印象格外薄弱,那么明朝的军队,真的如很多影视剧中那样不堪吗?其实并非如此,抛开明末国家积弊难返的时期,草创之初的大明军是非常强大的,在久经战乱、满目疮痍的时代,以秋分落叶之势,荡涤寰宇,一统九州,后来在永乐年间,更是多次出关驱逐元朝残余势力。那为什么会有,明朝很弱的感觉呢?编者以为,当说一说明朝的屯点养兵制度(即卫所制)对大明的深远影响。

明朝为什么实行屯田养兵制度 - 1

▲元末各地农民起义

元朝末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刘伯温等有识之士不能如愿的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一些蒙古贵族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奴役汉人,使汉人为奴为婢,在人治的时代,足以让国家走向崩溃,滑入深渊。不堪忍受的百姓揭竿而起,涌现出了张士诚、郭子兴等民间反元先锋,可谓振臂一会,从者如云。乱世就此展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最后胜出,定鼎中原,成为九五之尊,也创造了史上最强的逆袭,从乞丐到皇帝,如神话般的身份转变。

然而对于乱世之后,建国之初的大明来说,情况是十分不容乐观的。彼时,民生疲敝,百废待兴,国库缺钱少粮,根本无法给与军队足够的支出,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时任太史令的刘伯温上奏朱元璋,以军卫法完成明朝的军事制度确立,以求在保有军力的基础上,节缩开支,朱元璋深以为然并欣然接受。此为屯田养兵制度的来由。当然屯田并不是明朝首创,但为什么在留名青史的一对君臣,还是会采用很久以前就存在的屯田之法呢?仅仅是因为没钱的原因,就实施屯田养兵制度吗?最少笔者以为并非完全如此,有以下三个原因。

明朝为什么实行屯田养兵制度 - 2

▲朱元璋

经过与张士诚、陈友谅等势力的混战后,民生经济基本崩溃。而且由于是农民起义,加上朱元璋本身的穷苦经历,所以对地主、商人与官僚没有好感。使得这些在当时经济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阶段性的失效,客观上让明初的经济雪上加霜。故而,整个国家需要更长时间的去重构整个体系,在这段时间内,国家财政是没有办法完成对军事力量的持续性开销的,这也是刘伯温提出军卫法的最主要原因。国家需要在时间,进行各方面的重建,而屯田养兵无疑是当时大明的明智之举。不如此则军力废弛,不足以抵御境外蒙元的残余力量,对内,无法震慑宵小和其他反对势力。

明朝为什么实行屯田养兵制度 - 3

▲明初北元势力

“以屯养军”。将起义时期从属于各路将军的军队打乱重组,按照卫所为单位,分散安插到全国各地的边防重地。分为“守”和“屯”两部分,平时既有农耕任务,也有军事任务,两部人员交替完成“守”和“屯”任务,以实现军队开支上的自给自足。并且每年产出的粮食,除去卫所士兵自用的部分外,多余的部分会上交给国家,充实仓廪,丰盈国库,为明初的经济做出很大的贡献,弥补了建国初期,税收上的不足,可视为当时的国有产业,集合了人力、军事、治安、经济多方面的功能,其中经济上的作用最为明显。在当时来看是不折不扣的上策。

明朝为什么实行屯田养兵制度 - 4

▲屯田养兵

在农业为主的封建帝国时期,这样的军制,恰好适用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国家在特殊时期的特殊军制,与唐初的府兵制相似,但可惜从最终结局来看,也和府兵制的结果相似,出现了军官视士兵为私人财产,在经济、生活上,不断压榨士兵、强抢士兵妻女等可怕结果,造成逃兵不断,战力骤减。甚至明朝后期,不得不进行募兵如戚家军就是其中代表。军籍制度的好处已经名存实亡了。明朝统治者在后续的政策中,并没有对此军制进行改良和更新,贪腐成风,在两厂一卫的特务制度下,依然没有做到朱元璋想要的清廉政府,反而使此良策变成了大明的负担,不得不让人感到可惜。

明朝为什么实行屯田养兵制度 - 5

▲锦衣卫

为了解决征兵问题,大明不得不采用屯田养兵制度,将“军”与“民”分割开来,这样属于军籍的家庭,就能源源不断的为国家提供士兵,使大明不必为兵源不足的问题而在军事上掣肘,同时属于军籍的人,也会注重个人战力的提升,保证军队的战斗力水平,不至于因为长期没有战争而导致武力废弛。

明朝为什么实行屯田养兵制度 - 6

▲花木兰家就是军户

明朝的卫所制规定,军籍是世袭的,士兵的来路大致有以下几种:一为从征,即为开国时便已经是士兵的人,此类士兵人数较多。二为归附,主要来自于朱元璋的竞争对手,兵败之后,加入明军,数量也不少。三为谪发,即为通常所说的充军,是触犯了刑法的罪人。四为垛集,即征兵。前两种方式,还比较让人能够接受,毕竟,卫所制颁发之前就已经是军队中人了。属于给了个法定身份。后两种则属于违逆本人意愿的行为了,毕竟对于有着强烈乡土情的华夏子孙,故土难离可不是说说而已,古时交通不便,经常出现一别便是永远的情况。家书抵万金,可不是随口说说而已,也体现出当时通讯的不便。如此条件下,非自愿的方式加入军队,就意味着挥别亲友故土,此生不复相见。此举,并不能真正的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反而变成了一种惩罚,使军籍百姓没有了,身为军人的荣誉感,反而会以此为耻,觉得比不上人,得不到相应社会地位。所以初期还好,毕竟久经乱世,人心思定,都想有个盖世英雄,能够平定天下,还百姓一个太平,这也是为什么,明初屯田府兵制度,比较容易让百姓接受。明初洪武年间,全国军队总数已经达到180万,而到了多次对外用兵的永乐年间,其时军队总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80万之多。真是应了那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少在军队数量上,朱棣已经完成了对其父的超越。这些都是因为采用了屯田养兵制度,才造就了大明初期军事上的强大。在大明王朝初期,屯田养兵制度确实给了国家很大助力。

明朝为什么实行屯田养兵制度 - 7

▲戚家军的兴起,也是卫所制的衰弱

但没有一个政策是可以永远不变的,和平日久之后,军籍内的百姓,从出生起就被打上了军队的烙印,人生之路已经被预设好,相信没有人能够接受这种不能改变的命运。可能有读者会疑惑,难道不能再军队内获得晋升么?不好意思,真不太能,也许明初征伐较多的时候可以,但随着局势稳定下来,深处内地的军籍百姓,已经没有什么晋升机会了。在和平年代,所有人都渴望有更多可能,而不是被他人制定人生。再加上,各地卫所当权人员的无尽压榨,使得屯田养兵制度,变成了屯田养官,使得卫所制的军事作用不断下降,军籍百姓苦不堪言。

明初有很多的公候和异姓王,各个功绩彪炳,劳苦功高,如何对待从龙之臣,历来是开国皇帝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朱元璋明显耐心少了一些,不过作为中国史上最强的逆袭者▲刘邦再怎么说也算公务员,洪武大帝政治手腕绝对是一流的,借用刘伯温所献卫所制,连消带打,没有什么大的动荡的情况下,就解决了大批功臣,从帝王学的角度来说,手段狠辣,为后来者继位,营造了较为轻松的环境,当然也因为这一批能臣武将的消失,导致后来靖难之役,朱允炆无人可用的尴尬。可谓是一饮一啄皆有定数,人算不如天算。

那么卫所制为什么在政治上如何为朱元璋所用呢?原来是卫所制客观实现了,兵帅分离,兵不私将,将不专兵的结果。

《洪武圣政记》中记载:凡有事征伐,则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印于朝廷,军士则各归其卫,而单身还第。其权一皆出自朝廷,而不敢有所擅调。

明朝为什么实行屯田养兵制度 - 8

▲胡惟庸案

此举割裂了自古以来的兵将关系,所有军户分属于各地卫所,当需要用兵行军事之时,才会从各卫所调出兵力,也就是说这些士兵从来都不是某位将军的嫡系部队,只属于国家,想要用兵,必须有兵部的命令。各军事将领,平时居于首都之内,并不统兵,军事力量牢牢的掌握在洪武帝手中。锦衣卫对文臣武将的监视,令众人几乎没有隐私可言,军户们生活在各个卫所,没有洪武帝的印信命令,兵士不会被任何人随意支配,从制度上杜绝了武将们起兵谋反的可能。而且战乱日久,天下初定,没人再想打仗了。所以后来洪武帝屠杀大臣也没有力量可以作乱。

明朝为什么实行屯田养兵制度 - 9

▲刘伯温

刘伯温为朱元璋献上的“军卫法”,初衷完全是为了让大明的统治更加稳固,恢复经济秩序,使黎民过上好日子制定的策略,万万没有料到,洪武帝技高一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此制度当做了剥夺兵权的利刃。刘伯温去世前曾对次子刘璟说:“实行政策,要讲究刚柔并济,因时制宜,乱世已过,如今国家应该与民休息,施以仁政。上位者要有好的德行,法律法规要尽可能方便易懂。日常生活中在当权的人要以自身为表率,以德行引领百姓,并不是一味的用刑才能教导万民,仁政的影响会于潜移默化中改变社会,作用更加长久,一旦百姓与大臣出现错误,陛下能以父母的胸怀去思考问题出在何处,刑罚要公平公正,能服众能警醒世人为先。而法律若能尽量简要,这样的话百姓就会理解和遵守相应的法律,降低百姓触犯法律的可能,百姓也会更加适应法律,彼时人心所向,对朝廷会更加信任,皇帝以仁爱的德行示人,百姓愈加信赖大明,这样的话,大明的江山必然更加稳固,可以统御天下更长时间。”他将此作为遗言托付给了次子,希望在他死后,皇帝问起自己时,刘璟能将此等忠言,上秉朱元璋。可惜的是,后来的皇帝并不能充分领会其中的精神。

综上所述,大明实行屯田养兵制度,是历史的必然。这种制度,不仅在经济和军事两个国家宏观领域起到了重要的初期奠基性作用,大大降低国家在这两方面的投入,同时减轻了当时久经战乱伤害的大多数百姓的负担,与民修养生息。也与朱氏王朝的初始政治目标相吻合,在朱元璋为接任者扫平障碍的道路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避开了政权交替之中,主弱臣强的尴尬(朱棣是宗族,不是外臣或异姓王)。对于身为执政者的朱元璋来说,这是不二之选。且在后续朱元璋反腐工作中,哪怕朱元璋处理了,胡惟庸案、蓝玉案,株连甚广,也没有失去基本盘,屯田养兵制度使得兵权只属于皇帝,客观达到了稳定社会的效果。

所以说再给朱元璋一次机会,他仍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屯田养兵制度的实行,完美的实现了朱元璋对于王朝建立初期的设想,发挥了它应有的历史作用,只不过时过境迁,当时的良法,可能是后世恶律。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完成相应的制度改革,是历朝历代大多数统治者的通病,也是中央集权后,家王朝没有合适接班人之后的必然结果。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