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11.9°C-17.6°C
澳元 : 人民币=4.84
纽卡素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什么样的人活得最幸福?哈佛大学研究了724位男性得出了标准答案

2022-01-10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幸福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听起来有些抽象,不过在2000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曾在自己的小品中,对幸福这个抽象的词进行过一次定义。当时他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话语说幸福就是遭罪。

这个有些出乎意料,甚至反差比较大的答案,让不少在场的观众都笑出了声,但是在欢笑过后,不少人又陷入了新一轮的思考当中,现实确实如他所说的这样。

虽然现如今人们的生活与几十年前相比,已经获得了较为巨大的提升。

什么样的人活得最幸福?哈佛大学研究了724位男性得出了标准答案 - 1

人们不需要再为了生活所需的必需品发愁,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幸福究竟是什么?仍然没有人敢于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毕竟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个体,因为自身所处的位置不同,相对的自身的需求也会不同。

比如对那些物质财富充裕,却觉得精神空虚乏味的人,他们的幸福往往就是和亲朋好友欢聚在一起,享受人间的真情。

而对于那些每天都在为了生活奔波的人来说,能够短暂地休息一段时间,享受一份美味的食物,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

什么样的人活得最幸福?哈佛大学研究了724位男性得出了标准答案 - 2

从2006年起,TED大会的演讲视频就开始在互联网上被传播。2018年的时候,企业家李开复也曾分享过一场TED的演讲,演讲人正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麻生总院(MGH)精神科医生,同时也是精神分析治疗师的Robert wadinger。

那演讲的主题是幸福人生的共同点,同时演讲也建立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长期临床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具备一定有说服力的。

这位教授说,他的团队曾经随机访问过一些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与21世纪之间的年轻人。

什么样的人活得最幸福?哈佛大学研究了724位男性得出了标准答案 - 3

当被问及自己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时,有八成以上的参与者都选择了财富,同时也有一半的参与者表示自己现在迫切需要名气。

同时这位教授也表示,著名的文学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我这人生中一些最悲惨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简单来说马克吐温认为,幸福什么时候来临都不算晚,没有哪件事情可以称得上是最悲惨的。

其实在上个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还曾经进行过一场持续75年的研究。当时他们研究了724位男性,并借助临床样本收集等多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对他们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

什么样的人活得最幸福?哈佛大学研究了724位男性得出了标准答案 - 4

现在已经过去了70多年的时间,这724位研究对象只剩下60多位尚在人世,而他们也找到了什么样的人可以获得最幸福的答案。

现如今研究人员已经将研究目标转移到了这些人的后代身上,而第1代参与研究的对象大多都已经参加过二战。

他们的后代大多数出生于80年代,而这些人又可以被划分为两组,

就读于哈佛大学的学生,

居住在贫民窟中的人

而这些孩子成年后,仍然有不少人生活在贫民窟的最底层,做着辛苦又劳累的工作只为了养家糊口。

什么样的人活得最幸福?哈佛大学研究了724位男性得出了标准答案 - 5

而有的人已经成为了社会中的上流人士,拥有着令人尊敬的社会身份,比如银行家或企业家,甚至还有几位曾经当选过美国的议员或总统。

从这些人的人生中可以得到一个非常简单的结论,那就是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及人们自身的幸福感,是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来进行维持的。

其实心理学家们对于幸福的探索也从未止步。在心理学领域当中,人们一直都在思索幸福的动力和机制,而在本世纪初期,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曾发表了一篇名为《积极心理学导论》的著作。

什么样的人活得最幸福?哈佛大学研究了724位男性得出了标准答案 - 6

这部作品代表着积极心理学的诞生。而这一个科学分支则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倡导人们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激发自身的潜力,促进个人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

这个心理学分支更加注重研究个体的情绪,以及人们处于不同时期的幸福感。研究提出想要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感,我们应该找到合适的生活方式与目标,只有有了目标,人们才知道自己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去努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有适当的奋进欲望,愿意为了理想激发自身的潜能。

什么样的人活得最幸福?哈佛大学研究了724位男性得出了标准答案 - 7

哈佛大学的研究结论也告诉我们,良好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关系,我们在追求自身幸福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对社会关系的维系。

毕竟人类仍然是一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个体得到更好的发展,也能够让今后的人生道路少遇上一些挫折与坎坷。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