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6日 8.4°C-13.7°C
澳元 : 人民币=4.79
纽卡素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雍正皇帝因一字改了众多地名,但在1956年又都改了回去,是何原因

2022-02-21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古代 ,“避讳”是让人很恼火的一件事,好好一个名字,因为避某讳不能用了,需要换个字或者写字时缺个笔划,读音也要变。这是当时的君王或尊亲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也避免敌对者和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名字进行人身攻击,从而冒犯君主或尊亲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雍正皇帝因一字改了众多地名,但在1956年又都改了回去,是何原因 - 1

古籍和碑文中的避讳,宏为换字避乾隆弘历讳,民为缺笔避唐太宗李世民讳

“避讳”产生得很早,公元前770年左右的《春秋公羊传》就记载:“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像隋朝时为避炀帝杨广的讳把“广年县”改为了“永年县”、唐朝时为避高祖李渊的讳把“清渊县”改为了“清泉县”,这两者的情况避的是“为尊者讳”。

“为贤者讳”则是体现在避孔子的讳上。

孔子名丘,因孔子是圣人,避其名讳即所谓“圣讳”。早在北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就因避孔丘名讳,改“垄丘县”为“垄县”。到了清朝雍正时则更“狠”,在雍正三年(1731年)为了避孔子名讳,先是把“丘”字规定成为孔子的专用名,又创造出来一个“邱”字供民间使用“凡系丘字,俱加为邱氏,凡系地名,皆易他名”:

在姓氏方面,全国姓“丘”的,都要加个耳字旁,改姓“邱”字,并且不许发音为“邱”,要读成“七”音。

雍正皇帝因一字改了众多地名,但在1956年又都改了回去,是何原因 - 2

沈丘、邱县、章丘、安丘几县清代雍正之后修撰的地方志记载

在地名方面,《清史稿·志五十九·礼三》记载:“加邑为邱,地名读如期音,惟圜丘字不改。”除了用来从祭天的天坛“圜丘”的“丘”字不改之外,其他地方如直隶的内丘、任丘,山东的章丘、丘县、安丘,河南的封丘、沈丘、商丘,山西的灵丘等等带有“丘”字的地名,全部改成“邱”,并且发音为“期”。

雍正皇帝因一字改了众多地名,但在1956年又都改了回去,是何原因 - 3

民国北京地图中的天坛及圜丘

那么如果今天看地图,会发现很多地方的名字又都从“某邱”改成了“某丘”,这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呢?

有人认为在战争年代就改了、有人认为是在1956年普及和推广《汉字简化方案》时改的、有人认为是在1979年开始的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时改的。

其实改“邱”为“丘”并没有像上面所说的在战争年代时的那么早,也不是在1956年普及和推广《汉字简化方案》时,而是比1956年稍早一丢丢的时间或者是同时发生的。1955年12月2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时要求:

从1956年2月1日实施之日起,全国出版的报纸、杂志、图书一律停止使用表中括弧内的异体字。

雍正皇帝因一字改了众多地名,但在1956年又都改了回去,是何原因 - 4

195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发布第一批异体字,其中有丘

而推出的这批异体字里就有丘字,在丘字后边有个括弧,里边为“坵”和“邱”两字,这就是丘的“异体字”,也就是文件中所要求的“一律停止使用”的内容。

雍正皇帝因一字改了众多地名,但在1956年又都改了回去,是何原因 - 5

山东省1955年和1958年地图上的丘县、章丘、安丘三地对比

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汉字简化第一表》、《汉字简化第二表》中均没有再次出现要求改“邱”为“丘”。因此,各地把地名从“某邱”改成“某丘”,是落实195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文件的具体体现。

雍正皇帝因一字改了众多地名,但在1956年又都改了回去,是何原因 - 6

1956年《关于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没有丘和邱

当然1955年的文件要求在1956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而1956年通过《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是1月28日通过,可以想象两个文件应该都是在2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虽然是同时实行,但却并不是同一个文件,“邱”和“丘”算是异体字,而不是一为繁体一为简体,这一点需要分清楚。

雍正皇帝因一字改了众多地名,但在1956年又都改了回去,是何原因 - 7

河南省1955年和1958年地图上封丘、商丘、沈丘的对比

另外在1979年开始的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时也的确发布了一个和地名相关的文件。1979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其中第二章第十条规定:“地名命名要简明确切,不用生僻字和字形、字音容易混淆的字。”

雍正皇帝因一字改了众多地名,但在1956年又都改了回去,是何原因 - 8

1979年的《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有关地名命名、更名的规定

和1956年的两个文件相比,这个文件是重新规范和约束,算不上从根本上规定哪个字能用或不能用,因此这个文件发布的时间也不是把地名“某邱”改为“某丘”时间点。

虽然在1956年要求停止使用异体字,又经过1979年底对地名的重新规范,但是在各地仍然存在着“邱”和“丘”同用的情况,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比如在河南沈丘县,2011年了仍然有人被“沈邱”和“沈丘”一事所困扰。一位姓高的老司机师傅因为在使用的第一代身份证及B2驾驶证中,其户籍地仍然是“沈邱”,结果在准备办理驾驶证增驾时,因为和“沈丘”一字之差,电脑无法受理,在沈丘县和市交警支队之间折腾了好几次。其实当地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办理过程中已把“沈邱”统一改成了“沈丘”,因为高师傅没有注意这件事,就造成了麻烦。

雍正皇帝因一字改了众多地名,但在1956年又都改了回去,是何原因 - 9

2011年误为沈邱的新闻

不只是在沈丘,其他地方也有同样情况存在。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丘”同“邱”通用混用,写信时信封上用哪个丘都不会有错。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对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丘”同“邱”通用混用的状况已经成了大问题。

因此,有的地方或者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比如山东省安丘县在1987年12月就发布了《关于安丘县名的由来和标准书写形式的通知》,要求县名的标准书写形式应是“安丘县”,“丘”不应写成“邱”。河北省内丘县于 2009年8月出台了《关于规范使用县名用字的通知》,对内丘县名进行了正式的定名。

雍正皇帝因一字改了众多地名,但在1956年又都改了回去,是何原因 - 10

1955年地图上山西灵邱、河北任邱和1958年地图上山西灵丘、河北任丘对比

虽然大部分以“丘”为名的县都已经把“邱”改为了“丘”,但是依然有两个县的名字仍然是“邱”

河北省邯郸市邱县,在1956年已经把“邱”改成了“丘”,但在1996年6月该县却向民政部和河北省政府请示把“邱县”作为其规范县名,虽然不知道其请示的理由是什么,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其请示获得批准。

雍正皇帝因一字改了众多地名,但在1956年又都改了回去,是何原因 - 11

民政部给河北省政府关于邱县规范用名的批复

至于安徽的“霍邱县”,则自始至终没有把“邱”改为“丘”,沿用至今,不知道其原因是什么。

这就是以“丘”为名的地方,从“某丘”到“某邱”,再到“某丘”的来龙去脉。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