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15.5°C-19.3°C
澳元 : 人民币=4.85
纽卡素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16岁少女河边轻生,21字遗书击痛人心:青少年为何成抑郁高发人群

2022-03-07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2022年2月14号情人节本该是一个幸福的节日,但是16岁的花季少女,却在留下21字遗言后就匆匆离世了,短短21个字“爸爸,我在咱村河里,看到这张纸您去把我领回家吧!”字字戳其父亲的心。

父亲在与其母亲离婚之后,从2019年开始这是第二年独立抚养女儿,虽然父女两个偶尔会出现一些争执,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离家出走的情况,谁也没有想到,这一走就是一生。

其父亲报案之后发动网友找其女儿,2天后,在警察的努力之下,终于在离其家一千米左右的一条河里发现了女孩的遗体。

16岁少女河边轻生,21字遗书击痛人心:青少年为何成抑郁高发人群 - 1

通过现场遗留下来的字条我们可以发现,女孩自杀的概率非常大,而正是懵懂的青春期,身边的父亲可能也缺少母亲关怀的细腻,导致孩子心中的苦闷无法排解,无处诉说。

这样痛心的事件,其实不仅仅说明了现代年轻人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了,也说明了年轻人在面对高压情绪的控制之下并没有一个非常好的排解方式。

在现今的高压环境之下,太多的年轻人无法排解自己的情绪,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也曾经有调查研究发现,在中国年轻人的数据之中每九个人其中就有一个人有抑郁症的倾向,这对我们正向上发展的社会来说是非常严重的数据问题。

16岁少女河边轻生,21字遗书击痛人心:青少年为何成抑郁高发人群 - 2

那么现在的年轻人面对这样的高压环境,其心理又会有什么变化或者有什么影响呢?青少年为何成抑郁症高发人群?

20年以前,夫妻两人努努力还是有拥有一套房子的能力的,因为那个时候人的经济实力是可以跟得上社会的发展的,而且由于信息的闭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没有像现在一样如此迅速且便捷。

可见,比起20年以前,现当代中国年轻人的压力源已经不至可数了!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力的施压范围已经从80后90后变更到了00后,甚至更小的年龄,并且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发现,现在心理疾病已经出现了普遍年轻化的倾向。

16岁少女河边轻生,21字遗书击痛人心:青少年为何成抑郁高发人群 - 3

就如这位16岁的少女,花一般的年纪,却也是其心理逐渐塑造的年龄,这种青春期所带来的心理变化,如果没有得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在外界施加压力的时候,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压力是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会遇到的情况,也是当我们自身和外界的要求不适合自己,或者自己的处理能力无法解决这种无力感的时候,而出现的一种内心和身体方面的反应,这种反应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行为,甚至是我们的性格。

当我们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的时候,就会产生情绪,如果这种情绪是负面的就会产生压力,而我们的不良情绪就是压力影响外界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感受。

16岁少女河边轻生,21字遗书击痛人心:青少年为何成抑郁高发人群 - 4

所以当代的年轻人,他们不仅仅承受着来自学业或者自身发展方面的压力,更有来自于客观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父母原生家庭的干涉,以及周围同龄人所带来的压迫感,都会给年轻人带来一定的负性情绪体验。

这种长期的负性情境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降低我们学习工作的效率,甚至在无法排解的时候,出现自残或者自杀的情况。

16岁少女河边轻生,21字遗书击痛人心:青少年为何成抑郁高发人群 - 5

每一个人都是在自我安慰和独立疗伤中逐渐成长的,适当的时候给自己排解压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让我们的身心处于一个积极健康的舒适的状态,才能更好地走出消极情绪,保持积极乐观。

必要的时候也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一个新生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行为,我们也就可以找到最合理的情绪的认知,包括缓解压力的方式,调整认知并且积极面对,是为了避免压力给我们的身心带来不可磨灭的损伤,在释放压力的过程中也是逐渐认识自我的过程。

16岁少女河边轻生,21字遗书击痛人心:青少年为何成抑郁高发人群 - 6

当代社会在进步,所以作为当代的年轻人,在情绪和压力方面,也势必会承受更多,但是这不是我们自暴自弃的理由。只有认识自己积极面对,才能正确缓解压力。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