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0日 12.7°C-14.3°C
澳元 : 人民币=4.84
纽卡素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2022-03-12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1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2

中国的瓷器有近五千年历史,从公元前16世纪开始,“瓷”几乎见证了整个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的发展。

在灿若星河的非遗技艺中,刻瓷,史书记载自魏晋时期发源,至清代发展成为一门宫廷艺术,如同瓷器历史上关于时间的刻痕。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形容的就是这门“濒危”的宫廷技艺。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3

“秀美若仙又明艳绝伦、冰肌玉骨,清若姑射仙子,天姿灵秀;武功轻灵飘逸,于婀娜妩媚中击敌制胜。”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刻画了“小龙女”形象。小龙女常年在古墓练功,保留了天真的少女态,又练就了绝世武功。

初见周晓明,眼前出现的同样是让人“哇塞”的白皙清秀美少女。85后的她已经有了十五六年的刻瓷功夫,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刻瓷第四代传承人、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获奖无数,妥妥也是位年轻掌门人。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4

在北京的工作室,她有两间“练功房”,一间在楼上,采光充足,用来当作展厅和画室。另一间在地下二层,她特意没有安装WIFI设备,一走进去手机完全没有信号,那正是制作刻瓷的空间。

“每天早上我先做一些必须的事务,就下楼去刻瓷,除了喝水上厕所吃饭会上楼,几乎整天的工作时间都呆在那个没有WIFI的地下室。我工作室的人当初说,不装WIFI处理工作特别不方便,我说别装了,装了就真的静不下心来,只要手机在,肯定一直没完没了的事,如果没有信号,把手机一扔,你就静下心来工作。”

刻瓷最讲精细。

“以刀代笔,瓷上刺绣”。用带凹槽的蛇纹木锤,轻轻敲击镶着铜箍的錾子,在叮叮当当的清脆声音之中,粗粗细细的线条便在光滑的釉面上游走,瓷器表面幻化出各种美妙图案。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5

从构图开始先刻出大概轮廓,再一层一层刻出形态,有了形,还需要精雕细琢细节。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影响画面的结构,整个过程耗时耗心。

想要在瓷器上刻出一棵松树的中国水墨画晕染渐变效果,需要经过许多遍的錾刻和上色。远看是一幅中国画,近观又有肌理效果,深浅浓淡或者线条流畅都要直观地体现在瓷器上。

一件长宽50厘米的作品常需要个把月才能完成,每一笔都是真功夫。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儿。”说的就是刻瓷。

世上最坚硬的钻石和易碎的薄瓷器间的艺术在安静到只能听到呼吸的方寸间诞生。工作前,周晓明会先听听音乐再做十几分钟冥想,让自己心情回归平静。

她刻瓷更像造境。要先让自己沉浸其中,才能在作品中轻凿出内心感受。有时,她做一个美梦,第二天就在手中把梦境在瓷器上造出。

不久前,她为建党100周年制作了刻瓷献礼作品《大观》,灵感来自读两汉时期文学家贾谊的《鹏鸟赋》:“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6

■刻瓷作品《大观》

“大观”是她心底的中国气质——达人,无论怎样的处境和困难,都能容纳。

从瓷器烧制开始,她烧制了成本极高又超薄的双面釉瓷板,整套作品由八个小件组成,在瓷器上用了錾、刻、镌三种工艺雕刻法完成,它既是一件刻瓷艺术品,也是一件可实用的香薰禅器,金山用来做香插,制造云雾造境,主题围绕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作,画面简单,意境悠远,是优雅旷达的中式气韵。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7

刻瓷的出现至少要到近两千年前的魏晋时期,那时谁家有红白公事,要宴请庄邻乡亲,所需瓷器多为众家所凑,为免餐具被混淆,就在各家瓷器上镌刻标记,以便日后物归原主。

到了宋代,中国瓷器发展繁盛,五大窑的出现令进贡给皇家的瓷器也精品倍出。

“妃名希,临安人。绍兴十年,为红霞帔,封才人,转婕妤、婉容,进贤妃,专掌御前文字。工书画,款识用奉华堂印。”宋高宗对刘贵妃格外宠爱,因其住处在奉华堂。

因此,不管是瓶子、碗盆还是装置器皿,送去之前都要先刻上“奉华”二字,有点现在VIP客户定制的意思。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8

■刻瓷作品《梵天和乐》

凭着这份宋代宠老婆的直男之爱,和刻瓷的长久保存。东西送的多到几乎后世从宫里流传到民间宋瓷都有“奉华”两个字。

至今,我们还能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清晰地刻了爱的记号“奉华”二字的汝窑瓶。

做记号的历史,延续了近两千年。除了名号,人们会根据瓷器烧制的质量分等级,在底部刻上“甲乙丙”字样。直到被爱玩会玩艺术的乾隆皇帝发扬光大,正式成为一门宫廷技艺,出现了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种图腾。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9

■刻瓷作品《卧虎神威》

懂刻瓷,首先得懂瓷器。CHINA也是瓷器。陶瓷从仰韶文化的烧制开始几乎见证了整个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的发展,中国人生活如何丰富,陶瓷就产生怎样的演变。

从最早的陶土到加入玛瑙、玉石,高岭土;从实用到赏玩,制造玲珑剔透薄如蝉翼的风格。仅陶瓷工艺有手绘、贴花纸、窑变釉……

刻瓷伴随瓷器的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特殊肌理的时间量器。有金石韵味,又有笔墨情趣,还触之有感。

刻瓷的创作其实是从瓷器的烧制开始。周晓明和她的工作人员尝试过各种烧制技法,从造型到烧成后选取满意的作品,再刻上提前构思好的图案。把陶瓷工艺、刻瓷技艺、美学理念融合在一起。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10

步骤繁琐、传承人少,让民间收藏的刻瓷艺术品也变得稀少,有时一个高难度作品完成,有人出高价她也舍不得卖,心情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后来她开始通过日用瓷器发展刻瓷工艺。

“日用即道。从清代开始刻瓷不再是简单的做标记,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但我们现在发展刻瓷,一定要让作品可以实用,不管是多么繁复,定要以人为本。我们现在也在做些茶具、香具、文房用品。让人能每天去使用,哪怕不用,每天放在那里,把玩一下也能感受到它的精美和韵味。”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11

“到北京去上学。”是这个来自瓷器之乡淄博的山东女孩十八九岁时就立下的志向。

为什么?“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周晓明从小学美术,空闲时间就去长辈的陶瓷厂玩耍,老人们怕她调皮,就顺手给她一块泥巴捏着玩。

上了初中,她再去玩,总听到陶瓷厂的二楼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循声前往,是她人生第一次看到老艺人在刻瓷。

之后,她常去二楼玩,乖巧又好学,老艺人们问她:“喜欢这个吗?”小女孩回答“喜欢。”老艺人们就开始顺手教她刻瓷,回家后,她马上在自家的瓷器上都刻上家里大大小小几口人的名字,率先在家里实行了分餐制。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12

后来听老艺人说刻瓷是宫廷里传出来的,她就暗暗想一定要去北京找刻瓷的根。随着在北京上学毕业、工作和安家,直到2016年的一天,她在地铁上看到北京市西城区非遗中心一个招募非遗传承志愿者的资讯,里面一项,正好是小时候喜欢的“刻瓷”,便赶紧报了名。

跟她一起报名的有400多人“乌压压一片,我当时觉得自己肯定选不上。”第一个考试是画工笔,接着要面试,经过层层选拔,最后留了五个人。她正式成为这五人之一。

后来,其他四个人没再继续做刻瓷,80多岁的北京刻瓷第三代传承人陈永昌老先生把她收为关门弟子。她正式成为了北京刻瓷第四代传承人。

师傅送给她一套200多年的金刚钻刻瓷工具。“那套工具是祖师爷亲手镶上去的真钻,现在的工具都不太用真钻,怕有磨损。这套工具传承这么多年,一点磨损都没有。”这两样东西,在她心里沉甸甸的。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13

“感觉有一份责任,我在那之前刻瓷可能就是一个爱好或者消遣,接过那把金刚钻之后,我有了传承这门古老手工艺的自觉性。”

“像我师父那代人,穷尽一生都在传承这门技艺,就想收个好徒弟,传承下去。我觉得这是老手艺人的一种高度文化自觉,当时工资也不高,作品也卖不了多少钱,孜孜不倦坚守了这门手艺,对我来说是特别大的感动和震撼。其实我现在都不叫师傅,就叫爷爷,有一种感觉好像是莫名的,可能早就应该认识了,初见时就觉得很亲切,后来我想为什么当时选上我,最后拜师,这也是我的福报。”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14

在这份“福报”之外,是刻瓷这项事业的“苦”。

20岁,周晓明就开始创业,创业艰辛,常常一天只有空吃一餐。一个女孩的北漂历程自不用多说,如今事业家庭都要兼顾。

拿起刻瓷工具后,每天时间更像陀螺一样转,“你自己的选择,就要承受”。而因为热爱,这份责任带来的辛苦变成一件件作品完成后带来的喜悦。她说自己快乐的百分之七十都来自刻瓷。

“一凭天性而为,欲喜即喜,欲悲即悲,更不勉强克制约束内心天然心情。”只把美好的情绪放进作品,做完作品后辛苦仿佛都变得值得,“人看到美的事物都是愉悦,你用一点一滴的时间去把它做出来,不管作品大小,都是一种获得感。”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15

■刻瓷作品《盛放》

周晓明喜欢苏东坡的诗词,更喜欢他的人生理念——即使生活中有许多坎坷,对生活仍然保持热情和乐观的心态。

“我要是生活在宋代,一定和苏东坡有些渊源。”身边的朋友老调侃她每天在工作室工作,也不爱应酬像是在修仙,可是要是生活在宋代,一定跟苏东坡是很好的朋友或是知己。

爱苏东坡,也爱瓷,当然爱宋朝。“不只是瓷器,宋代对当时的文人墨客也特别尊敬,宋少了唐的奢华,多了份清雅。除了苏东坡的诗词,像宋徽宗的瘦金体也是没有人能够超越。”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16

■刻瓷作品《祥瑞仙歌》

但活在现代社会,不能真的一直在工作室里修仙。要和社会接触,还要开拓和创新。她除了在工作室刻瓷外,现在常常去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场所开展非遗课程,每年也会抽上一些时间去西双版纳写生。

“一下飞机看到西双版纳的环境,大城市带来的压力就释放了。逛逛小村庄,看看一望无际的绿色稻田,稻田里面有白鹭,那种情景,还有什么烦恼值得人哀哀切切。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人生活着就是这样轻描淡写过去了,也不需要有什么浓妆的地方,淡抹就好。”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17

■刻瓷作品《遥望》

山水田园称奇境,太守心底得自由。周晓明用刻瓷和她喜爱的苏东坡,打造了一个属于现代人的古代文人精神世界。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18

1.是一门综合性的传统艺术。

它融绘画、书法、雕刻于一身,集笔、墨、色、刀为一体。

它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诗文、山水、花鸟、人物、头像等均可雕刻;挂盘、座盘、文具、茶具、花瓶、瓷板等皆能制作。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19

2.说到瓷器人们往往习惯称之为陶瓷,其实陶和瓷是有区别的。

陶诞生的年代久远,陶质松软无光泽,音质发闷,烧制温度约在800摄氏度。瓷则烧制温度达到1300摄氏度以上,面有光泽,质地密度高、硬度高,耐腐蚀耐酸碱,音脆悦耳。刻瓷选用的材料一般都是质地较高的陶瓷制品。

3.刻瓷作品的镌刻技法使用工具有两种:钻石刻线刀与高碳钢锥形尖刀。

镌刻工艺流程为:一是在瓷器上用墨书画落稿;二是依据墨稿镌刻;三是敷色;四是落款完成。

镌刻的刀法有“錾、刻、镌”三种技法。

文章来源于《时尚COSMO》三月刊

编辑:王逸敏

摄影:杨川

文:摩一一

视觉:玉清

妆发:娅娅

图片来源

时尚COSMO / 受访者提供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20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21

时尚守艺人 | 85后刻瓷传承人说,刻瓷的根一定在北京 - 22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