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6.4°C-12.0°C
澳元 : 人民币=4.8
纽卡素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重庆52岁大叔匠心不变 20余年执着于“修补时间”

18天前 来源: 搜狐时尚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被称为“三转一响”,这是当年无数家庭对物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当年,人手一表(手表)就像现在人手一机(手机),手表的流行更是带动了修表行当,那时候的修表匠可谓是风光无限。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手表逐渐被电子手表、智能手表以及手机取代,曾遍布满街的修表铺如今难觅踪影,老表匠们纷纷转行。

不过,你要是来到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杨馨花园,就能看见一个修表铺。这家修表铺的店主叫叶安明,今年52岁,专业修钟表20多年,修过上千块手表。令人敬佩的是,年近五旬的叶师傅仍坚持每天早上9点就出摊,为客人修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手艺人的匠人精神。

近日,笔者来到杨家坪街道杨馨花园,在一处不起眼的门店角落里有个修表小摊,一张玻璃柜的修表台,店门口两面贴了“修理钟表”的标语,台面上有一块要修理的手表、一盏照明灯和一个圆形铁盒装的修表工具,铁盒里却暗藏乾坤,小锤子、螺丝、镊子、起子、放大镜等零碎的小工具和手表零件,处处沾满岁月的痕迹。笔者看到,叶安明正戴着放大镜,小心翼翼地用小撬刀撬开手表后盖,只见他谨慎地取出机芯,仔细检查线圈、线路板等手表零件,对坏零件进行更换,再放于耳畔,听到“滴答滴答”的摆轮声,这块手表就修好了。

叶安明告诉笔者:“掌握一技之长走哪都不怕,学好一门手艺不愁吃不上饭。”就这样,为了谋生,叶安明开始了修表匠的职业生涯。谁料,这一干就是20多年。时至今日,经叶安明修过的手表已达上千块。20多年来,对于叶安明来说不过是表盘上的“9”和“8”,每天早上9点出摊,晚上8点收摊,是他入行后一直坚持的习惯。即使修表行业从辉煌走向沉寂,也丝毫没有改变。“没想过早一点收摊吗?”笔者问。叶安明却说:“这么多年都习惯了,万一有老顾客找过来,我不在岂不是让人家白跑一趟。”

修钟表这门行当不比其他手艺,修表是一个非常精细的活儿,手表内部的结构极其复杂,修表匠除了心细如发,更需要平心静气,如果手上的动作稍有闪失,就有可能损坏表芯原有的结构。一块手表多达两百个零件,维修时需要全部拆开,再重新组装。根据钟表的损坏程度,叶安明每块表的维修时间不一样。为了保证手表不会再出问题,通常叶安明都不会立刻将手表返还给顾客,还需要通过时间是否准确测试、防水测试等,经过严格检测达到合格后,观察一阵子再通知客人取走。

修表的过程枯燥乏味,如今干这行的收入也不多,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入这行。叶安明说:“学这门手艺就是要静下心来琢磨、研究,并在摸索中慢慢积累经验。”20多年来,随着手机的普及,戴表的人越来越少,但叶安明依旧坚守在修表铺里。“以前修的大都是上海表,现在修的都是进口表。”叶安明说,他从未停止探索和学习,不断适应新的手表款式。

诚如叶安明所言,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只关注高效和利益,一些需要耐得住性子、守得住艰苦的老手艺渐渐没入了时代的洪流。年近五旬的叶安明已不在乎修表能赚多少钱,他只在意这门手艺是否还有人关注,他希望这门手艺能被传承下去,让工匠精神代代相传。人的一生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修钟表对叶安明来说,不仅是一份事业,更是一份乐趣、一个信仰。叶安明说:“看着一块块有故障的手表在我自己的手中恢复了动力,我就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无关乎赚多少钱。”

(编辑:杨芝茹 摄影:范永根)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