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6.4°C-12.0°C
澳元 : 人民币=4.81
纽卡素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夏天在海边看到这些,赶紧跑!千万别用手摸

3天前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近日高温,又临近暑假,海边游玩成为了许多朋友的夏季活动首选,而“赶海”捡海鲜更是其中一个热门环节。

然而,在这欢乐的活动背后,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危险。潮汐的迅速涨退、隐蔽的海洋生物、有毒的海鲜品种以及复杂的地形等,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危险因素。接下来咱们就聊聊这些危险,其中还有笔者亲身遭遇……

惨痛经历!

海边捉个皮皮虾,拇指被击穿!

先来看看笔者本人被“虾爬子”怼折指神经的案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皮皮虾这么厉害的吗?

这个罪魁祸首不是普通的皮皮虾,而是雀尾螳螂虾!

笔者在热带的海边捉了个皮皮虾,然后拇指就被皮皮虾给击穿了,没错,是击穿了!

凶手皮皮虾|作者拍摄

在被皮皮虾击穿 10 天之后,拇指依然是麻木的,于是笔者去了医院。在其他患者 “你咋还能让那玩意给打了” 的嘲笑声中,医生给出了诊断:左手拇指外伤感染,指神经损伤。

被皮皮虾打伤的病历|作者拍摄

这虾为啥有这么大的力量?

雀尾螳螂虾,又称孔雀螳螂虾,以其鲜艳的色彩和强大的前肢著称。它们的前肢能够以每秒 23 米的速度打击,产生的冲击力相当于小口径的子弹,其打击速度高达每秒 50 次。瞬间产生的力达到 1500 牛顿,足以粉碎贝壳和甲壳类动物的外壳,甚至能打碎厚达 3 毫米的玻璃水族箱。雀尾螳螂虾主要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珊瑚礁中,是海洋中最具攻击性和破坏力的捕食者之一。

皮皮虾出击的过程|MARYAM TADAYON 南洋理工大学

除了雀尾螳螂虾,在海边还常见一种虾类,手枪虾,又称枪虾,有数百种之多,以其独特的捕食和防御机制而闻名。

手枪虾的一只螯特别大,结构独特,能够通过快速闭合发出巨响和高压水流。闭合时会产生一个高速水泡,水泡内的压力骤降,形成空泡效应(cavitation),产生的冲击波和声音能达到 210 分贝,足以震晕或杀死附近的小鱼和其他猎物。

手枪虾|作者拍摄

这种水泡在破裂时瞬间释放的能量极高,甚至接近太阳表面的温度。手枪虾主要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环境中,常与海葵等其他海洋生物共生。它们不仅依靠着强大的武器捕食,还能用来防御天敌,是自然界中少见的“武器大师”,不过它们很难伤到人。

海边赶海

这些海边生物千万别碰

在海边赶海、浮潜时,除了被螃蟹、螳螂虾夹到或打伤,海边的这些小海鲜的毒性也不可忽视!有些小可爱甚至可能“一生只能摸一次”!

这些螺类不要吃/碰

织纹螺是一种小型海洋螺类,通常壳长为 2 至 5 厘米。它们的壳呈纺锤形,表面覆盖有精细的螺旋纹路,壳的颜色多为浅黄色或棕色,带有不规则的深色斑点或条纹。壳口狭长,边缘略微厚实,底部有一个尖尖的突出部分。

织纹螺的毒性来源于其体内的毒素,能够导致中毒反应。人们食用携带毒素的织纹螺后,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引发神经系统症状,如肌肉麻痹和呼吸困难。由于毒性强烈且无特效解毒剂,建议避免食用不熟悉的螺类,尤其是来自不明来源的织纹螺。

织纹螺|维基百科

除织纹螺外,芋螺、瓷螺和鳞光螺也具有毒性。芋螺含有强效神经毒素,其毒液能导致肌肉麻痹、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致命。瓷螺虽然大多数种类无毒,但某些种类可能携带低毒性毒素,接触后可能引起轻微的皮肤刺激和麻痹。鳞光螺的有些种类含有低毒性毒素,接触后可能导致局部疼痛和皮肤刺激。在海边活动时,需小心避免触碰这些有毒螺类。

芋螺|维基百科

蓝环章鱼要小心

蓝环章鱼的体型较小,通常只有 12 到 20 厘米(包括触腕在内)。蓝环章鱼在受到惊扰或感到威胁时,会显示出明亮的蓝色或紫色环状斑纹,这也是它们名字的由来。在平静状态下,它们的颜色较为柔和,通常是黄褐色或灰色。蓝环章鱼的身体柔软,呈椭圆形,有八条触腕,每条触腕上都有吸盘。其触腕灵活,可以用来捕捉猎物和攀附在岩石或珊瑚上。它们的眼睛较大,位于身体的两侧,具有较好的视力。

蓝环章鱼|来源:维基百科

蓝环章鱼的毒液主要含有河豚毒素(Tetrodotoxin),这是一种强效的神经毒素。河豚毒素能够阻断神经细胞中的钠离子通道,导致神经信号传递中断。蓝环章鱼的毒性非常强,即使是微量的毒液也足以致命。其毒液的毒性大约是氰化物的 1000 倍。

被蓝环章鱼咬伤后,中毒症状通常在数分钟内出现,包括剧烈疼痛、麻痹、呼吸困难、恶心和呕吐。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目前尚无针对河豚毒素的特效解毒剂,因此被咬伤后,及时地支持治疗(如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鱼刺凶猛不要碰

泥猛鱼(褐篮子鱼)是一种体型中等的海洋鱼类,通常体长为 20 至 40 厘米。其身体呈扁平的椭圆形,覆盖有多刺的鳞片和突起,具有很好的伪装能力。褐篮子鱼的颜色主要为棕色和红色,身上散布着不规则的深色斑点,背鳍、臀鳍和胸鳍上也有许多硬刺和柔软的鳍。

泥猛鱼|维基百科

泥猛鱼的毒性主要集中在其背鳍、臀鳍和胸鳍的硬刺中,这些硬刺含有毒腺,被刺伤后会注入毒素。中毒后会引起剧烈的疼痛、肿胀和炎症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和心脏问题。虽然褐篮子鱼的毒性通常不致命,但被刺伤后需要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并尽快就医以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除了泥猛鱼外,海边常见的具有毒刺或毒腺的鱼类还有石头鱼、狮子鱼、鲉鱼、鳐鱼和背肋鱼。狮头鱼和鲉鱼的背鳍刺含有剧毒,狮子鱼的背鳍、臀鳍和胸鳍刺含有毒腺,鳐鱼的尾刺含有毒腺,背肋鱼的尾部骨刺含有毒素。这些鱼类的刺伤会引起剧烈疼痛、肿胀、炎症甚至更严重的反应。在海边活动时应保持警惕,避免触碰这些生物,并了解基本的急救措施。

石头鱼、狮子鱼、鲉鱼、鳐鱼和背肋鱼|维基百科

水母蜇人可别摸

海边常见的会蜇人的水母包括海蜇、紫纹海蜇和箱水母。海蜇是中国沿海常见的水母,其触须会释放毒素,引起剧烈疼痛和皮肤红肿。紫纹海蜇也常见于沿海地区,触须含有强烈毒素,被蜇伤后会导致严重的皮肤灼伤感和红肿。

紫纹海蜇|维基百科

而箱水母是最毒的水母之一,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其毒液能引起严重的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反应,甚至致命。被箱水母蜇伤后,可能会导致剧烈的疼痛、呼吸困难和心脏问题。在海边活动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水母,特别是在水母繁殖季节。被蜇伤后,应使用海水冲洗伤口,并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海边游玩

防护一定要做好!

除了要小心前面说的这些个头比较大的生物,在海边赶海玩耍时,避免不了被礁石划伤。由于海水和礁石上的微生物丰富,伤口发生感染的风险较高。

不久前,笔者去赶海,穿着拖鞋踩在退潮后的淤泥里,小海鲜收获倒是颇丰,双脚不知被礁石残贝划了多少个伤口,并沾满了淤泥,第二天伤口就感染了,脚肿了起来。海边的微生物可不容忽视,在此列举几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

在淤泥里挖贝类脚被割伤|作者拍摄

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是存在于温暖海水中的细菌,特别在夏季更为活跃。通过开放性伤口进入人体后,会导致严重的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感染后会出现剧烈疼痛、红肿、发热和水疱。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坏死性筋膜炎(俗称“食肉菌”),严重时可致命。

除了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其他弧菌也广泛存在于海水中,通过开放性伤口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局部感染,致病性较低。主要表现为红肿、疼痛、脓肿等局部感染症状。

假单胞菌

假单胞菌是常见的环境菌,在潮湿和温暖的环境中尤为活跃。它通过伤口感染,特别是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更易引发严重感染。伤口感染后,通常会出现脓液、红肿和疼痛,严重时可能导致全身性感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MRSA 是抗药性极强的细菌,通过皮肤破损处感染,可引发难以治疗的感染。感染后会出现红肿、疼痛、化脓,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在泥滩中捉螃蟹|作者拍摄

总结

在海边赶海的时候,大家不仅要享受捕捞的乐趣,更要时刻保持警惕,确保自身的安全。并不是所有的小海鲜都可以食用,一些看似无害的海洋生物可能含有毒素或寄生虫,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在捕捞到陌生的海鲜时,务必谨慎处理。此外,做好防护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戴上手套和穿上水靴,不仅能保护皮肤免受海水和沙子的侵蚀,还能防止被尖锐的贝壳或其他海洋生物刺伤。特别是对于那些不熟悉或从未见过的生物,千万不要直接用手去捉,以免发生意外。

通过科学的知识和充分的准备,我们可以在享受赶海乐趣的同时,保障自己的安全。愿每一位赶海的朋友都能在这个夏天度过一个愉快且安全的时光。

策划制作

作者丨Denovo 分析化学博士

审核丨黄乘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员

审核丨汪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医师

策划丨丁崝

责编丨丁崝

审校丨徐来、林林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