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8日 7.1°C-8.6°C
澳元 : 人民币=4.83
纽卡素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硅谷工程师手机的必装App,为什么是一个匿名社区? | 早起看早期

2017-03-08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硅谷工程师手机的必装App,为什么是一个匿名社区? | 早起看早期 - 1


这是36氪推出的晨间栏目「早起看早期」。我们将筛选国内外诸多优质、有趣的早期项目与大家分享。早起几分钟,看看国内外互联网行业都在发生着什么~


据爆料,硅谷工程师的手机基本都会装一个你可能没听说过的新app:Blind。 在这里,每家公司都可以有自己的小社区,同公司的科技人员可以匿名讨论公司内部各种各样的事宜……和八卦。




文 | 谭菲君

编辑 | 傅博



说到程序员,他们夜以继日‘’码代码”的背影总会在我们脑中一闪而过。在微信、淘宝、支付宝成为手机标配的今天,不知你有没有好奇过,勤奋的程序员手机里究竟都有哪些app?

你可能会猜,硅谷技术人员的手机里一定装上了Google地图、装上了Facebook,装上了Twitter……其实不然。但是,据科技媒体Slashdot爆料,他们的手机基本都会装一个你可能没听说过的新app。

它的名字就叫作Blind。

硅谷工程师手机的必装App,为什么是一个匿名社区? | 早起看早期 - 2

Blind在苹果应用商店的下载界面

硅谷工程师手机的必装App,为什么是一个匿名社区? | 早起看早期 - 3

Blind究竟是干什么的?

Blind更像是一个私人社区。 在这里,每家公司都可以有自己的小社区,同公司的科技人员可以匿名讨论公司内部各种各样的事宜。

Blind还开发了另一个功能,叫做Lounge(聊天室)。在这个空间中,来自同一行业不同公司的技术员工可以互动。大家还可以在每个帖子旁边看到彼此的公司名称。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Uber内部员工对于最近Uber最近性别歧视和性骚扰丑闻的态度,也可以看到各家公司对于SNAP(阅后即焚的社交应用Snapchat的母公司)上市前景的看法,你还可以和同僚们匿名讨论薪资待遇,或者在公司官宣之前了解最新决策……

硅谷工程师手机的必装App,为什么是一个匿名社区? | 早起看早期 - 4

Facebook的匿名员工在询问大家的薪资水平

硅谷工程师手机的必装App,为什么是一个匿名社区? | 早起看早期 - 5

Google的一位匿名员工在讨论要不要买Snap的股票

是不是光是听着就让你燃起了内心探究硅谷八卦的熊熊烈火!

然而,你却要失望了。因为……你根本进不去啊!

根据我们亲身试用,36氪国际新闻组的国内童鞋只见到了app商店中的“韩文版Blind”……而身在美国的童鞋虽然可以下载app,但压根注册不了信息。

因为根据Blind的规定,目前只有100个左右的科技巨头的员工可以加入,这其中就包括微软,亚马逊,Uber,Facebook,谷歌及LinkedIn等大公司。硅谷工程师手机的必装App,为什么是一个匿名社区? | 早起看早期 - 6

美国几大科技公司的logo:Uber,亚马逊,Facebook,Snapchat

这个时候,你是不是想尝试一下修改自己的简历或者捏造一份LinkedIn资料?

别想啦!Blind要求每一个注册的账号都与公司邮箱相关联,并且必须通过该电子邮件地址进行验证。

硅谷工程师手机的必装App,为什么是一个匿名社区? | 早起看早期 - 7

Blind要求每一个注册的账号都与公司邮箱相关联,并且必须通过该电子邮件地址进行验证。如果你的公司还没开放Blind小社区,你可能就要默默等待啦! 

但是,尽管有“大公司出身”这层联系的存在,Blind却能保证你可以在Blind上畅所欲言,没有人可以通过你的Blind账号追踪到你到底是谁。

为了实现这一点,Blind做了很多努力:

首先,只有在这家公司在Blind上的注册用户超过500之后,Blind才允许他们创建自己的小社区(为了吸引美国用户,Blind稍微放宽了这个标准,不过并没有低很多);

另外,Blind使用的算法及程序均通过了专利认证,能够确保注册用户的匿名性。

硅谷工程师手机的必装App,为什么是一个匿名社区? | 早起看早期 - 8Blind的前世今生

为什么我们会看到韩文版的Blind?实际上,Blind社区脱胎于韩国Naver(韩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的内部论坛。

这个论坛因为讨论了一个敏感话题,让高管觉得不舒服后便被迫关闭。随后,两名员工离开了Naver,并创建了一个类似的产品,希望能够让匿名的员工之间得以真诚沟通,在工作场所之外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交流空间。

随着Blind迅速在韩国“俘获”1500多家公司,创始人Sunguk Moon与Yung Joon Jung决定开拓疆土,去硅谷推广这个app,希望能够通过Blind影响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作文化。

这样来看,Blind如今的发展让人们依稀看到了当年Facebook的影子。

从常青藤大学校园里走出来的Facebook曾经是一个只向精英们开发的社交网络,之后才慢慢走向大众。不过,千万不要以为Blind在重复同样的路径——至少他们最近没有什么大范围扩张的念头。 况且,正是因为“小道消息”,保持一定范围内的封闭性就显得愈加重要(也避免引起太多人的反感)。

据Blind官网宣称,在使用app的用户中,雅虎员工占15%,而微软员工的比例则达到了10%。 目前,Blind至少覆盖了美国110家技术和硬件/半导体公司,公司还计划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收入囊中”。

此外,这个app的日活跃量用户达到了40%,月活跃量人数高达80%。Blind还表示,用户每天在app上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20分钟。

Blind拒绝透露整体用户数。他们表示自己对于成功的定义并不是拥有亿量级的用户,而是更在意每个公司里使用Blind的人数比例。例如,现在每五个Uber员工中就有一个在用Blind哦。

据36氪驻硅谷记者了解的消息,美国总统日,大多科技公司都放假了,但Uber却没有放假……这个消息的确是从Blind的社区里传出来的……

硅谷工程师手机的必装App,为什么是一个匿名社区? | 早起看早期 - 9用户们都是怎么看待Blind的呢?

在苹果应用商店和Google Play中,这款APP的评分都在3分左右,不是很高。

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部分下载的用户无法注册账号,因为Blind目前还没有向他们所在的公司开放。

除此之外,用户对于Blind的评价都较为积极正面,认为“终于有一款app针对白领工作者”、“我可以从这个app中了解到很多科技行业的信息”等等。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科技圈的重要(职业)信息共享社区,而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八卦消息群”。硅谷工程师手机的必装App,为什么是一个匿名社区? | 早起看早期 - 10

Google Play中对于Blind的评价为3.4分。其中框出的那条1星评论是在抱怨这个app并没有在印度开放。

硅谷工程师手机的必装App,为什么是一个匿名社区? | 早起看早期 - 11

苹果应用商店对于Blind的评价为三星

其中第一条评论主要说这个app里的用户都是高收入的科技人员,不适合普通收入者。第二条评论主要说这个app浪费了用户很多时间,主要是因为他无法通过企业邮箱验证。

硅谷工程师手机的必装App,为什么是一个匿名社区? | 早起看早期 - 9“匿名社区”真的靠谱吗?

其实“匿名社区”这个概念也不是Blind的原创,早在1997年Vault网站就允许人们发布对他们所在公司的匿名评论,之后也出现了Secret等app。

然而,作为一个匿名技术交流论坛,Secret最后却充斥着大量的对公司的负面评价、消极态度、仇恨甚至种族歧视。

而国内一款名叫“吐司”的app也标榜自己为“职场匿名吐槽神器”。虽然有知乎网友表示,“查薪资的功能真的很实用”,但因为种种原因还是在去年悄悄关闭了。

而Blind已经吸取了前者的教训,开发了一个“标记引擎”,如果一篇文章从用户那里获得多次不良标记,那么那篇文章的发布者会被禁言一段时间。

不过直到目前,Blind仍然能够保持一个友好专业的社区状态。该公司声称,只有0.17%的讨论/帖子被社区标记和删除。

硅谷工程师手机的必装App,为什么是一个匿名社区? | 早起看早期 - 13Blind今后会走向何方?

实话讲,Blind还没有实现盈利。不过,Blind的创始人却对此胸有成竹。他们认为,Blind的运作已经“非常成熟”,他们也有了一些关于盈利的想法,不过现在还不能对外透露。

有国外网友表示,Blind可以发展成Glassdoor的模样(Glassdoor是一个公司员工或前员工评价公司及其管理的权威网站),但是Blind实时更新的特点,用户的高参与度以及背靠大公司工程师树立起来的权威性或许能让他们发展出不同的盈利模式。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也是Blind一直强调的:他们不会销售或者与任何机构共享他们的用户数据。Bind美国区域负责人Alex Shin这样表示:

我们从来没有参与共享过任何数据。事实上,由于我们的匿名专利的特点,我们根本没有数据可供销售。保护匿名用户的信息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硅谷工程师手机的必装App,为什么是一个匿名社区? | 早起看早期 - 14


点击蓝字,查看更多潮科技:


苹果的悬浮充电专利,能让iPhone浮着充电与「起舞」


对自杀直播说「不」,Facebook要用AI预防用户自杀


深圳推出「智能行人过街系统」,想让你闯不了红灯


硅谷工程师手机的必装App,为什么是一个匿名社区? | 早起看早期 - 15

长按识别图片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订阅「开氪」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