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11.7°C-13.2°C
澳元 : 人民币=4.83
纽卡素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帮九旬老战士圆梦:寻找这张老照片上的“红领巾女孩”

2017-03-25 来源: 跑赢大盘的王者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帮九旬老战士圆梦:寻找这张老照片上的“红领巾女孩” - 1

帮九旬老战士圆梦:寻找这张老照片上的“红领巾女孩” - 2


“战士们每天在黑乎乎的坑道里,出不去,看不见阳光。传看这封信和两张照片,成了大家唯一的慰藉。”

已经90岁的志愿军老兵宁殿云摩挲着已经发黄的老照片,思绪仿佛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照片已经泛黄,但照片中5个七八岁年纪,系着红领巾的女孩笑容灿烂。另一张照片是其中一个女孩的单人照,照片背面写着,“送给你们,全体志愿军战士。”署名为“学生 乔巧生”

当年英勇奔赴前线的志愿军战士已经年华不在;当年的女学生,现在可能也已经年近古稀。宁殿云希望,寻找到当年给前线志愿军战士莫大鼓舞的女孩乔巧生,将保存了半个世纪的老照片还给她,“是她的照片给我们鼓劲,度过了战争中最艰苦的那段岁月。” 

第一批赴朝 火线任命为指导员

今年90岁的宁殿云老人,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是50军150师449团步兵5连的指导员。

1948年入伍,宁殿云参加过解放战争中解放东北、解放四川等重大战役。1950年10月,23岁的宁殿云成为第一批跨过鸭绿江赴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之一。

帮九旬老战士圆梦:寻找这张老照片上的“红领巾女孩” - 3


1950年10月中旬,宁殿云跟着部队到了丹东,作渡江准备。29日,宁殿云跟着部队过江。白天敌方飞机不断轰炸,战士们不能过江,因此过江时间选在晚上。宁殿云回忆,当时部队上桥后谁也不说话,出国的心情有些忐忑,光听着整齐的脚步声,“那时看着鸭绿江对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

由于入朝比较仓促,后勤供应不上,于是各个部队都成立了筹粮队,向当地百姓借粮。宁殿云是团筹粮队的指导员,“老百姓有粮食的,我们称一称有几斤,然后开个条,仗打完了就凭条还粮。”

一天半夜,团领导派人找到了正在筹粮的宁殿云,让他马上上前线下连队,“仗打得太惨烈了,5连所有的连排干部都打光了,于是叫我去当指导员。”宁殿云接到命令后连夜赶到阵地,“原来5连出国前有150人,打到第四战役结束时就剩下40多人了。”

一到连队,宁殿云就开始安抚战士。“我叫通讯员领着,战壕一个个走,战士挨个问。我说,我是你们指导员,以后领着你们打仗。战士一下就站起来把我抱住了。战士们多可爱啊,希望有人领着他们打仗。” 

步兵挖“井”打飞机 10天打掉5架

当部队撤到汉江边上后,敌人的飞机跟了上来,不断扫射。

“敌人的飞机太欺负人了!”由于我军没有重武器,所以敌机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敌机俯冲下来的时候,先用机枪扫,然后头一抬,屁股对准阵地就丢下几枚炸弹。

宁殿云所在的连队战士们实在不堪骚扰,想出了一个办法与敌方空军斗一斗。

连队中挑选出6名战士,挖出“井”字形阵地,由指导员指挥与敌方战机拼死一搏,“有次对方来了6架飞机,长时间轰炸,我们的战士就躲在‘井’字形阵地,居然都没受伤。”

战士们躲在“井”字形阵地里打飞机,统计了一下,7个人总共击落了5架飞机。

直至现在,在宁殿云家中搜藏的一块手帕,就是用当年敌军飞行员降落伞剪下来的。 

帮九旬老战士圆梦:寻找这张老照片上的“红领巾女孩” - 4


坑道中收到“红领巾女孩”慰问信 战士们每天轮看

志愿军入朝作战期间接到祖国人民各方面给予支援方法很多,慰问信就是其中一种。

宁殿云回忆,那是在1953年春天,当时自己所在的团打到西海岸附近,每天在大山冢的坑道中。

坑道就是大山中挖出的走廊,高1米8,宽1米6,约50米深,战士们和食物、弹药等都躲在坑道中,没有电灯、没有床铺,头顶还不断渗水。战士们都用树枝垫在身下休息。

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少战士思念祖国,想念亲人。

就是在那个严酷的战斗生活中,宁殿云收到了从祖国寄来的一封信,信不是给宁殿云个人的,而是送给全体志愿军战士的。

听说收到慰问信了,全连队的战士们都集中到一起,一起来读。打开信后,战士们发现除了文字的信还有两张写信女学生系着红领巾的照片。也因此,战士们称照片中的女孩叫“红领巾女孩”。

宁殿云清楚地记得,信的内容显示,其来自祖国的几名女学生,心中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崇拜和感谢,并鼓舞战士们要英勇战斗,为祖国增光等。

“战士们好兴奋,有的看信,有的看照片。”宁殿云说,战士们每天白天工作,完成作战任务,晚上回到坑道里,就反复地看这封信和照片,“回来就找,照片在谁手里,信在谁手里。”

坑道黑暗,战士们就拿着照片或者信到坑道口借着一点月光来看,“每个战士不止看一次,而是反复地看。”

后来因为担心大家传阅防止丢失,由两人专门保管,照片由宁殿云保管,信由另外一位同志保管,大家看完了就还回来,“后来信就丢了,照片一直在我这,直到回国。” 

战后6次赴朝鲜扫墓 每次带回一捧土

作战期间,宁殿云一直将照片带在身上。

停战后的1955年,宁殿云回到中国,两张给了志愿军战士莫大鼓舞和慰藉的照片跟随者宁殿云一起回到祖国。

此后半个多世纪来,宁殿云时刻不忘长眠于异国的志愿军战友,近十几年间,他曾6次到朝鲜祭拜战友。

2000年,72岁的宁殿云第一次在战后重新踏上曾经战斗过的土地。

他到朝鲜松岳山烈士陵园祭拜战友,陵园里24座大墓葬,埋葬着约两万名无名烈士。宁殿云说,陵园里一定有当年自己连队的战友,因为当年就在陵园附近,他们和敌人有过惨烈的战斗。

宁殿云在每一座墓葬前鞠躬,“我给他们带去了家乡的大生产烟、陈酿酒和又红又大的苹果。”

宁殿云回忆,在朝鲜打仗的时候,战士们水土不服,又缺少维生素,很多士兵都得了夜盲症,到了晚上走不了路,打不了仗。宁殿云的连队每天派一个班,到水田里抓青蛙,健康士兵吃青蛙腿,患上夜盲症的士兵吃青蛙肝。

从那以后,宁殿云老人已经6次去朝鲜拜祭战友。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有一个“英雄中队林”,20棵树苗是宁殿云从朝鲜带回来的,“都是烈士鲜血浇灌过的土地上生长的。”

他还将当年391高地上的净土带回祖国,送给几个学校的学英雄中队,见士如见人。

直至现在,宁殿云家里放着一个擦得干干净净的大玻璃瓶子,里面装的是从朝鲜的志愿军烈士陵园带回来的净土。

心愿:将照片还给“红领巾女孩” 对她说声谢谢

20日,宁殿云的家中,已经90岁高龄的老人从一个纸袋中小心翼翼拿出两张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

两张照片中,其中一张是5个女孩的合影,另一张是其中一个女孩穿着海军服的侧影。

照片中的女孩笑容甜美,眼神清澈。

照片的背面,有清秀的钢笔字,写着“送给你们,志愿军全体战士。”没有留下更多信息,只有一个署名为“乔巧生”。

宁殿云说,当年是“红领巾女孩”的照片陪伴着全连战士坚守在坑道中,圆满完成了抗美援朝的作战任务,“想跟她说声谢谢,代表我自己和牺牲的战友们。然后把照片还给她,这是一段不寻常的回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老人所在沈河区迎宾社区的赵主任告诉记者,老人最开始拿着照片到社区求助,希望社区能帮着寻找照片上的“红领巾女孩”。

由于掌握的信息并不多,只有当年女孩的姓名“乔巧生”。

“我们从照片中的样貌和照片背面的自己推断,当年这个女孩大概上初中的年级。我们想办法查到线索,在北京有一位叫乔巧生的女士,年龄正好与之能对应上。”社区赵主人介绍,而且从这位北京乔巧生女士在相关部门登记的信息中照片看,样貌与宁殿云老人手中照片上的女孩还有几分相似。

同时,根据相关报道,在山西“乔家大院”的第七代后人中,也有一位“乔巧生”女士,据称也生活在北京,“她们会不会是同一个人?”

大家都动手转发一下,争取帮老人找到红领巾女孩,替实现老人这个心愿!联络电话024-96006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吕洋

王者财经APP最新力作——“涨跌停探秘”正式上线!它挂钩实时行情,能够帮助用户准确及时的把握异动股走势背后的逻辑,并用王者的27个独门指标给出该股票强势及弱势的原因。长按下方二维码了解产品详情!

帮九旬老战士圆梦:寻找这张老照片上的“红领巾女孩” - 5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载“王者财经”APP。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