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30日 13.7°C-15.5°C
澳元 : 人民币=4.86
纽卡素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为什么很多人将近代中国的落后都怪罪到清朝头上呢?

2022-01-12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近代中国历史之中的悲剧和失败到底是谁造成的,相信这个预言和悲剧其实很多人都应该是听说过的,但听说过并不是代表谁都知道近代历史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因为这背后的扑朔迷离的历史关系就算是身为历史学者的我们依旧不能够将其理清楚,近代历史之中中国在东亚大地之上的国家衰落,很多人将原因怪罪到清朝的头上,那原因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

清朝的闭关锁国

为什么很多人将近代中国的落后都怪罪到清朝头上呢? - 1

明朝时候就已经有了海禁的命令,为何说是清朝的闭关锁国危害了后世的中国呢?这主要是因为清朝时候的中国闭关锁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明朝时候的“海禁令”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明朝初期的时候对于整个海洋都是一种放开的过程,有许多历史之中的证据作为最好的证明。

明朝时候初期许多在朱元璋手下失败的豪杰逃跑到海洋之上之后继续过着割据一方的生活,这种状态一直危害到了明朝中期,一百多年的时间都没有完全消灭海洋之上的海盗,朱元璋曾经也调动过大军,也组建过一支强大的水军,但可惜的是海洋之上的海盗就像是野草一般怎么也杀不完。

为什么很多人将近代中国的落后都怪罪到清朝头上呢? - 2

所以从朱元璋之后的明朝皇帝在没有能力对付他们之后就开始了海禁令,但这个禁止出海其实是为了保护沿海百姓都是生命安全啊,这其实是一个提醒的措施,提醒大家注意海盗和倭寇,注意自己的生命安全,如果你非要出海的话,如果你说你一定要为了生活出海的话,官府也不会像清朝时期强行禁止的。

所以明朝时候的航海业和对外贸易虽然没有了宋朝那般鼎盛辉煌,但明朝朱棣时期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仍然是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清朝时候则是完全的不一样了,相信熟悉历史的大家都是应该知道这背后的情况的,康熙将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后来一直都没有改变过,沿海的居民日渐贫穷的时候其实也是封锁了自己的眼界。

为什么很多人将近代中国的落后都怪罪到清朝头上呢? - 3

闭关锁国是一定主动意识之上对国家的保护,在最开始的时候,战争时代对付郑成功后人的时候是起到了一个积极的作用的,但后来我们发现清朝即使的成功的一统华夏之后也没有改变这个策略,也不知道当时的掌权者到底的故意遗忘还是说真的忘记了这件事情,反正是到了乾隆皇帝时候,和珅和洋人交往之后请求通商的要求也被否决了。

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清朝的乾隆皇帝并没有忘记闭关锁国这件事情,反而是知道的十分清楚,也将这段历史牢固的记在了自己的记忆之中,但并不是说乾隆糊涂,而是因为闭关锁国的确可以阻断世界新事物对于当时底层百姓的影响,达到一种完美的愚民效果,如果真的听从了和珅的建议为了关税经济收入而打开了清朝当时的国门,那工业经济对于农业国家清朝的冲击将提前到来。

文化思想和精神麻痹

为什么很多人将近代中国的落后都怪罪到清朝头上呢? - 4

愚民政策是延续封建王朝统治三百年以上的一个密码。这个密码是汉代读书人和儒家的学士在研究了秦朝做法之后得出来的一个结论,秦代朝廷之中的各种做法比如不准百姓私自收藏各个国家的藏书,不准百姓家中隐藏兵器盔甲盾牌,实行一种法家思想强自统治国家,虽然有着大一统的前提在里面,但依旧是被汉代儒生看成了是愚弄百姓。

但秦代皇帝的这种愚民方法和清朝皇帝的愚民方法进行对比之后就会发现这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清朝皇帝的愚民办法是中国历史之中绝无仅有的,很多近代研究清朝历史的中国学者认为清朝的政治制度在封建王朝之中实际上已经是完美无比了,以农业文明遇到了工业文明的大势都快接近了三百年的历史大关,如果是放到更为久远一点,清朝撑过500年都是没有问题的。

为什么很多人将近代中国的落后都怪罪到清朝头上呢? - 5

这就是得益于清朝皇帝从进入中原以来就实行的文化思想和精神上的麻痹策略了,文化思想首先的对于明朝的一个肯定,这样就让许多无知的百姓和无力抵抗的南方明朝士大夫放松了警惕,以为清朝的确是要继承明朝,并且的文化服饰衣冠之上和明朝依旧过去的历代汉王朝是一样的,但没想到的是放弃抵抗之后就会变成了让清朝宰割的牛羊鱼肉。

清朝皇帝的这一手的确是玩弄的十分漂亮,首先是让大家放松警惕,去掉你们手中的武力对抗,然后就是实行剃发易服,让大家改变自己对于祖先和传统的继承,百年之后慢慢就会忘记这段历史,但这个过程又一次在南方遭遇到了抵抗,所以清朝从做官的人开始入手,规定科举考试读书人和做官之后都要剃发易服,实际上就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底层百姓的风气肯定会跟着上流社会改变的,这样清朝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